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docx
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
本文首先对数字化广播电视的起源、发展与优势进行介绍;接着又阐述了其数字信号在发射、传输及接收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对于我国数字化广播电视的技术发展与完善提供了借鉴。
[关键字]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信号处理信号传输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长远发展和建设,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明显增强。这也给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能够满足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不同程度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在这样的契机下,我国电视业也蓬勃发展。在现阶段,世界已逐步进入了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进而为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和数字化广播电视业的进步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为了尽快与世界接轨,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数字电视标准草案,包括条件接收标准和业务信息标准等,同时还公布了与之相适应的电子节目指南、用户管理系统等标准。同时配以码率压缩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其范围包括数字信息的发射、传输和接收等。到目前为止,我国所有的省份和地区均有自己的卫星数字通讯,这也加速了我国数字电视时代的全面到来。
一.概述
起源
传统的电视节目,其图像等信息的产生、传输、处理及接收等均为模拟信号,都是采用时间轴取样的接触上进行的,并以幅度调制的方式传输。为了使人眼对图像信号能够更好的呈现视觉接收,一般分为奇、偶两个场。但是这种形式的电视信号受影响因素较大,包括噪声积累、色度畸变等都严重的阻碍了它的整体接收效果。因此,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数字体制信号电视逐步代替的模拟体制信号。对于数字广播电视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其初衷主要是满足人
们对于视觉和听觉的享受;在1984年,日本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高清晰度研究方案,并着手进行研究,于1988年试播。
优点
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发展,不但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同时其本身也含有诸多的优点。首先是数字信号在多次的传输和处理过程中,能够保证抗干扰和保真性,使图像的质量不受影响,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数字化广播电视的信号更能够实现实时处理,改善了图像的质量、压缩频带、二维滤波等。并在传输过程中更容易实现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的重复使用,突显其优越性。
二.数字化技术流程
数字化的广播电视顺利实现离不开学习技术,主要体现在数字信号的处理和传输上。
2.1取样
根据Nyquist定理,对于数字信号频率的选取,必须大于信号宽带的两倍,这样才能够实现在取样信号中完全恢复原始信号。因此,数字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抽样也要同样遵守 Nyquist定理。在数字的分量编码阶段,亮度抽样可选择13.5MHz,以达到525/60与625/50等两大制式行频公倍数2.25MHz的两倍。并以此为基础,选择相关的色差信号、亮度信号等参数。确定标准取样和非标准取样所适用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