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001].docx
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为核心内容,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以以下设计思路进行教学:
1.通过导入部分,引发学生对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2.分析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历程,引导学生了解贸易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3.以具体案例为主线,讲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强调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
4.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意义和途径。
5.结合现实,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
6.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
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通过分析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提高其历史解释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让学生在了解不同文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与传承意识。
3.激发学生的全球视野,培养其跨文化交流和国际理解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对现实的影响,提升其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2.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对全球历史进程的作用。
难点:
1.理解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如何促进或阻碍世界贸易的发展。
2.掌握文化交流的深层意义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解决办法:
1.通过时间线图表和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近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发展脉络,明确其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2.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历史纪录片、互动地图等,展示文明交流的具体场景,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交流的双面性。
3.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动,从而加深对文化交流意义的理解。
4.结合时事新闻,让学生分析现代文化交流的实际案例,以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讲解历史背景和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就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历史时期的商人或文化交流使者,体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互动过程。
3.实施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理解文化交流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4.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历史地图、文献资料和视频片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幅19世纪的贸易路线图,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贸易路线如何促进了文化交流。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世界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和影响。
2.新课呈现(约4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近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后贸易模式的转变。
举例说明:以鸦片战争为例,说明贸易如何引发文化交流与冲突。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近代以来文化交流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和趋势。
教师指导: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课程内容。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探讨近代以来某一种文化交流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并要求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知识点梳理
1.近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发展:
-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贸易中心的转移:从地中海到北大西洋。
-贸易规模的扩大:新航路的开辟和运输技术的进步。
-贸易结构的改变: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上升。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
-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3.近代以来文化交流的扩展:
-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贸易、殖民、移民、战争等。
-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宗教、科技、艺术、政治制度等。
-文化交流的影响:促进了文明的多样性和相互理解。
4.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文化冲突:不同文明间的价值观碰撞。
-文化融合:相互借鉴,形成新的文化现象。
-文化同化: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影响。
5.近代以来文化交流的特点:
-速度加快: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规模扩大: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
-形式多样:从物质文化到非物质文化的交流。
6.文化交流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推动了科技进步:如印刷术的传播。
-改变了社会结构:如殖民地对宗主国的影响。
-促进了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