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001].docx
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高二(1)班
3.授课时间:2025年3月2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通过分析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学生能够理解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多样性,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国际视野,同时提升运用历史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文化交流的影响。例如,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探讨贸易发展如何促进文化交流。
-重点二:文化交流的途径与方式。例如,通过介绍马可·波罗来华、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等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方式。
-重点三:世界文化多样性在近代以来的表现。例如,通过比较东西方艺术、宗教、科技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的复杂性。例如,在讲解西方列强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时,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融合。
-难点二:分析文化交流对国家文化安全的影响。例如,在讨论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发展本国文化。
-难点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例如,在讲解文化交流的历史现象时,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理解文化交流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系统的讲解,介绍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基本史实和发展趋势。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特定问题进行讨论,如“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历史案例,如丝绸之路的兴起,引导学生分析文化交流的具体途径和影响。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PPT展示历史图片、地图和视频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2.网络资源整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历史文献、在线展览等,拓展学习视野。
3.实物教学:如有条件,可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如古代文物、货币等,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文化符号和贸易路线。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各地的文化是如何交流的吗?贸易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了解这一历史进程。
2.讲授新知(20分钟)
-贸易发展的特点:介绍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分析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
-文化交流的途径:讲解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历史案例,探讨文化交流的具体途径。
-文化多样性表现:比较东西方艺术、宗教、科技等方面的差异,认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贸易与文化的关系:分析贸易发展对文化交流的影响,如西方列强对中国文化的冲击。
3.巩固练习(10分钟)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贸易发展对文化交流有哪些积极影响?
2.贸易发展对文化交流有哪些消极影响?
3.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发展本国文化?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
-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文化交流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要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
5.作业布置(5分钟)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思考以下问题:
1.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2.文化交流的途径有哪些?
3.如何看待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话题,如“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融合”。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世界贸易史》: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历程,包括近代以来的重要贸易事件和贸易体系的变化。
-《文化交流史》:该书从宏观角度探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涵盖了古代到近代的文化交流案例。
-《全球化与文化交流》:这本书分析了全球化对文化交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