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报告.pdf

发布:2024-03-19约2.9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地:

1.2.3.

箔式应变片性能DD单臂电桥

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测试应变梁变形

的应变输出。比较各桥路间的输出关系。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说明箔式应变片及单臂直流电桥的原理和工作情况。

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

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

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

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当电桥平衡

时,桥路对臂电阻乘积相等,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臂四个电阻R1、

R2、R3、R4中,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R1/R1、△R2/R2、

△R3/R3、△R4/R4,当使用一个应变片时,

R

R

Δ

R;当二个应变片组成差动状态工作,则有

2ΔR

R;用四个应变片组成二个差动对工作,且R1=R2=R3=R4

=R,4ΔRR。

R

由此可知,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三、

实验所需部件:

直流稳压电源(±4V档)、电桥、差动放大器、箔式应变片、

测微头、(或双孔悬臂梁、称重砝码)四、实验步骤:

1.调零。开启仪器电源,差动放大器增益置100倍(顺时

针方向旋到底),“+、-”输入端用实验线对地短路。输出端接数

字电压表,用“调零”电位器调整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为零,然后

拔掉实验线。调零

后电位器位置不要变化。

如需使用毫伏表,则将毫伏表输入端对地短路,调整“调零”

电位器,使指针居“零”位。拔掉短路线,指针有偏转是有源指针

式电压表输入端悬空时的正常情况。调零后关闭仪器电源。

2.按图(1)将实验部件用实验线连接成测试桥路。桥路中

R1、R2、R3、和WD为电桥中的固定电阻和直流调平衡电位器,

R为应变片(可任选上、下梁中的一片工作片)。直流激励电源为

±4V。

图(1)

测微头装于悬臂梁前端的永久磁钢上,并调节使应变梁处于

基本水平状态。

3.确认接线无误后开启仪器电源,并预热数分钟。调整电

桥WD电位器,使测试系统输出为零。

4.旋动测微头,带动悬臂梁分别作向上和向下的运动,以

悬臂梁水平状态下电路输出电压为零为起点,向上和向下移动各

5mm,测微头每移动0.5mm记录一个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值,

并列表。(或在双孔悬臂梁称重平台上依次放上砝码,进行上述

实验)。

根据表中所测数据计算灵敏度S,S=△V/△X,并在坐标

图上做出V-X关系曲线

五、注意事项:

1.实验前应检查实验接插线是否完好,连接电路时应尽量

使用较短的接插线,以避免引入干扰。

2,切忌用力拉扯接插线尾部,以免造成线内导线断裂。

3.稳压电源不要对地短路。

六、实验结论:

实验前我们连接导线,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成功的完成实

验,

记录数据,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

贴方式,测

实验二箔式应变片三种桥路性能比较

一、实验原理:

说明实际使用的应变电桥的性能和原理。

已知单臂、半桥和全桥电路的∑R分别为△R/R、2△R/R、

4△R/R。根据戴维南定理可以得出测试电桥的输出电压近似等

于1/4E∑R,电桥灵敏度Ku=V/△R/R,于是对应于单臂、半

桥和全桥的电压灵敏度度分别为1/4E、1/2E和E.。由此可知,

当E和电阻相对变化一定时,电桥及电压灵敏度与各桥臂阻值的

大小无关。二、实验所需部件

直流稳压电源(±4V档)、电桥、差动放大器、箔式应变片、

测微头、(或双孔悬臂梁、称重砝码)、电压表。三、实验步骤:

1.在完成实验一的基础上,不变动差动放大器增益和调零

电位器,依次将图(1)中电桥固定电阻R1、R2、R3换成箔式应

变片,分别接成半桥和全桥测试系统。

2.重复实验一中3-4步骤,测出半桥和全桥输出电压并列

表,计算灵敏度。

3.在同一坐标上描出V-X曲线,比较三种桥路的灵敏度,

并做出定性的结论。四、注意事项:

1.应变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