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业心理辅导课特点模式及课例.ppt

发布:2018-10-28约3.81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业心理辅导课的模式与课例 一、专业心理辅导课的具体内涵 二、专业心理辅导课的模式 三、五种具体、较为实用的教学模式及课例 专业心理辅导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按一定的心理学原理和技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思考、感悟而获得心理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专题活动。 一、专业心理辅导课的具体内涵 一、专业心理辅导课的具体内涵 专业心理辅导课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一)内容不同 (知识传授/感受) (二)形式不同 (讲授/活动) (三)评价的方法不同(考试/问卷等综合评价) (四)心理机制不同(认知过程/感受体验过程) 一、专业心理辅导课的具体内涵 专业心理辅导课与德育课的区别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的德育课程(如小学的《品德与生活》、中学的《思想品德》课),蕴涵了许多塑造学生心理品质的内容,且形式活泼,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在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使得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存在许多相似性。 一、专业心理辅导课的具体内涵 专业心理辅导课与德育课的区别 然而,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德育课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品质,即最终是为了形成一种共识,得到一个统一的结论(能明确区分对与错)。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旨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形成有利于个性生存发展的心理品质,它更多地倾向于让学生自己去做结论,而且尊重基于不同的体验下有不一样的结论。 ---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 二、专业心理辅导课的模式 (一)国外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的模式及其特点 西方早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在学校、社区就设立了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门诊。在80年代以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到了80年代以后,从事心理辅导的心理学工作者才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全体学生身上,特别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有关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课程相继出来。西方心理辅导模式主要有两种。 二、专业心理辅导课的模式 (一)国外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的模式及其特点 1.单独的心理训练课程 所谓单独的训练课程就是把它辟为单独的一门课,由班主任来担任,两周1课时,一学年16课时,主要以训练学生的某种能力为主,如人际交往技能训练、自信心训练、学习能力训练等。训练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分解训练目标,逐步强化,最后达成目的。 二、专业心理辅导课的模式 (一)国外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的模式及其特点 2.把心理辅导纳入核心课程——社会学 把心理辅导作为社会课程的一部分,由社会老师来担任。上课以活动为主。在活动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大约有4—6人,在老师的组织下,分别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某些心理状态,以此来改变认知观念,接受行为训练、提高心理技能。 二、专业心理辅导课的模式 (二)台湾中小学专业心理辅导工作的发展与模式 1、台湾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发展 台湾学校心理辅导经历了发源时期(1951—1960年),实验时期(1965—1966年),推广时期(1966—1968年),应用时期(1968—1984年),成熟时期(1984至今)。至今已完全成为台湾中小学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实现了教学、训导、辅导一体化。 2、 台湾中小学专业心理辅导工作的模式 生活素质教育 二、专业心理辅导课的模式 它不是品格教育,不是知识教育,也不是健康、生活、伦理、自然与科学的综合教育,而是一种改变生命、心对心的教学。 1、我为什么活着。 2、我该怎么活。 3、我该如何活出该活的生命。 4、我知道自己擅长什么,该做什么,对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 5、让孩子深入了解自己(人)的本质,知道自己为何而活,才能承受所有生存和生活的问题。 二、专业心理辅导课的模式 (二)台湾中小学专业心理辅导工作的发展与模式 2、台湾中小学专业心理辅导工作的模式 中小学“生活素质教育”的教学特色 多元艺术:故事、戏剧、美术、音乐、舞蹈、游戏 思考教学:以绘本为题材,运用读书会讨论方法,启动孩子思考 关怀陪伴:以新眼光看待孩子,以积极正向的态度,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问题 体验教育:透过活动、游戏让孩子在体验、互动、反思的过程中自主学习 以绘本为题材,运用读书会讨论方法,启动孩子思考(故事妈妈) 生活素质教育课程内容设计按生命个体的认知和社会情绪发展的顺序来制定 一、自我的价值认知(自我) 1、认识自己。2、欣赏自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