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毒理学评价.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安全 指一种化学物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对人畜不产生任何损害,即不引起急性、慢性中毒,也不至于对接触者及后代产生潜在的危害。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toxicological safety evaluation) 指对人畜所使用化学物质的安全性作出评价的研究过程。 即通过对实验动物和人畜的观察,阐明某种物质的毒性及其潜在的危害,对该物质能否投入市场作出取舍的决定,或提出人畜安全的接触条件。 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内容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文献调研 了解受试物的基本资料 产品概述 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定量分析方法、成分和杂质、原料和中间体 使用情况 剂量、途径、效益、健康影响 受试样品 选用人畜实际接触和应用的固定产品,不用纯品,以反映实际接触的情况 实验动物 多用大鼠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的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 急性毒性试验 第二阶段 蓄积毒性和致突变试验 第三阶段 亚慢性毒性试验和代谢试验 第四阶段 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 毒性分类 一般毒性/基础毒性: 急性毒性(1次或1天之内) 蓄积毒性 亚急性(2周-1个月)、亚慢性(10%动物寿命)和慢性毒性(长期) 特殊毒性: 遗传毒性/致突变毒性(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染色体分离异常) 生殖发育毒性/致畸毒性 致癌毒性 免疫毒性 神经毒性 神经行为毒性 致敏毒性 三、安全性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试验方法标准化 良好实验室规范(GLP) 标准操作程序(SOP) 熟悉毒理学试验方法的特点 评价结论的高度综合性 第二节 化学物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一、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第一阶段 急性毒性试验 目的 了解受试物毒性强度、性质和可能的靶器官 为选择进一步毒性试验的剂量和毒性判定指标提供依据 试验项目 测定经口LD50 7 d 喂养试验 动物皮肤、粘膜试验 吸入、刺激阈浓度试验 联合急性毒性试验 结果判定 如剂量达每千克体重10 g 仍不引起动物死亡,则不必继续测定 以LD50或7 d 喂养试验的最小有作用剂量(MEL)与人的可能摄入量比较: <10倍 应放弃,不允许用于食品 >10倍 进入下一阶段毒理学试验 10倍左右 应进行重复试验,或用另一方法验证 第二阶段 蓄积毒性和致突变试验 蓄积毒性试验 目的 了解受试化学物是否具有蓄积毒性 项目 蓄积系数法 20 d 试验法 凡急性毒性实验LD50每千克体重10 g 的,可不进行蓄积毒性试验 结果判定 k<3 强蓄积 k≥3 弱蓄积 1/20 LD50有死亡,且有剂量-反应关系为强蓄积,放弃 1/20 LD50无死亡为弱蓄积 致突变试验 目的 对受试物的遗传毒性和是否具有潜在的致癌性进行筛选 项目 细菌诱变试验 Ames试验为首选,其它有枯草杆菌试验、大肠杆菌试验 小鼠骨髓微核试验或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显性致死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任选一项 备选遗传毒性试验 DNA修复合成试验 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 体外细胞转化试验 小鼠淋巴瘤试验 程序外DNA合成试验 结果判定 3项为阳性 无论蓄积毒性如何,表示可能致癌性 一般应放弃 2项为阳性 强蓄积性 应放弃 弱蓄积性 专家评议,权衡利弊 1项为阳性 选择2项备选致突变试验 2项为阳性 无论蓄积性如何 应放弃 1项为阳性 强蓄积性 应放弃 弱蓄积性 进入第三阶段 3项均为阴性 无论蓄积性如何进入第三阶段 短期喂养试验(30d喂养试验) 目的 进一步了解毒性作用 初步估计无作用剂量(NOEL) 结果判定 未发现明显毒性作用,综合其他试验作 出初步评价 有明显毒性作用,且有剂量-反应关系, 应作进一步的毒性试验 第三阶段 亚慢性毒性试验和代谢试验 目的 观察较长时间以不同剂量水平喂养后的毒性作用性质和靶器官 初步确定无作用剂量(NOEL) 了解受试物对动物繁殖及对子代的致畸作用 为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依据 为评价受试物能否用于食品提供依据 亚慢性毒性试验项目 90 d 亚慢性毒性试验 喂养致畸试验 同批动物 喂养繁殖试验 传统致畸试验 代谢试验(毒物动力学试验) 结果判定 以上述试验中任何一项最敏感指标的NOEL与为人的可能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