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遗产保护法律缺失 ,多头管理引发混乱
由于遗产资源是一个大的综合体,保护工作要多方面进行,除了要保护自然的原生性,更要注意挖掘其文化内涵,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同时,遗产地与社区是同步发展 ,世界遗产地不仅包含历史发展阶段的时间因素 ,而且包含了立体的空间综合因素 ,充分体现了“人地关系和谐 ”在目前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与景区管理体制不完善 ,有政府主管的 ,有企业主管的 ,有股份制的 ,不一而足 ,遗产的开发利用形式也存在多种多样。事实上 ,只有合理的管理体制 ,才能正确处理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也才能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
2.2遗产保护资金短缺,遗产保护人才匮乏
长期以来 ,我国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和风景名胜区在国家和地方的财政预算中没有设立专项或经常性保护项目 ,不少遗产保护区没有稳定充足的经费来源。国家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对遗产保护区的投资一般仅限于基建、 人头费和专项补助。由于国家财政拨款有限 ,致使许多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步履维艰。世界遗产保护的人才是世界遗产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但我国在这方面专业保护队伍显得更加弱小 ,全国许多各高校还没有开设遗产专业 ,所以遗产研究与开发人才培养出现空缺 ,训练有素能在第一线保护修复的人更为稀缺。目前遗产地缺乏有效地从事遗产保护的专业人员 ,整个遗产管理体系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善 ,服务质量不到位 ,不善协调各种关系等问题应当引起全国的高度重视。
2.3遗产保护中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
2.3.1景区内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较为严重
许多遗产地在开发建设时,缺乏科学的分析论证,缺乏整体的规划方案,缺乏适时有效的监督管理,致使一些经营者以满足游客的需求为由,新建、乱建、扩建了许多遗产地内本不应该出现的饮食、住宿、娱乐、购物等场所。这一方面与保护世界遗产《公约》的原真性原则不符;另一方面也会使游客的旅游质量下降,造成人满为患的现象。
2.3.2外部环境质量差,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
在传统的遗产资源开发中, 人们关注的往往是遗产资源本身的开发与保护,而对遗产资源的外部环境却很少重视。许多遗产地外围环境脏乱差现象非常普遍, 从而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感知,同时也不利于遗产地资源特色的发挥,甚至造成一定的视觉污染。 这种不和谐的景象, 现在已经成为遗产地发展的重要障碍。
2.3.3市场意识淡漠,管理保护欠佳
随着旅游发展的全球化, 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日渐突出。 可以说靠单一的市场供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对遗产类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和加工,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3 中国世界遗产开发保护问题的产生原因
3.1开发利用过度,保护管理被动滞后
一些地方为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在世界遗产保护措施得不到落实的情况下,将开发利用世界遗产作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进行无序开发,致使开发行为过度,造成世界遗产的历史真实性与风貌完整性遭到不可复原的破坏。造成这种过度开发和被动保管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缺乏对遗产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同一行为规范和有效的财力支持。
3.2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世界遗产遭受的破坏,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进行的不规范开发面前,法律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在地方政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下,文物保护部门根本无法工作。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不真正进入法制化阶段,破坏世界遗产的行为不能受法律上的制裁,保护工作的力度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增强。
3.3管理体制僵化和机制无序
我国对世界遗产资源缺乏统一的有效管理。从国家来说,自然遗产的管理规划归建设部负责,文化遗产的管理则归国家文物局负责。而旅游、林业、环保甚至水利等很多部门在这些遗产地又都有其管理范围。由于世界遗产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管理工作效率很低,有时甚至发生政策方面的冲突。这种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管理模式所造成的混乱,是中国世界遗产遭到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多头管理,造成遗产产权不明晰,管理混乱无序。
3.4 各级政府财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3.5 社会普遍缺乏对世界遗产保护的关注
社会各界对世界遗产的认知主要停留在概念上,对世界遗产的实质内涵了解不多。把申报世界遗产作为提升旅游价值,发展地方经济的推动力,对资源的珍稀性和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保护意识淡薄,对世界遗产的具体保护措施更是关注不够。世界遗产保护开发应该是一项促进全社会文明素质的提升的工作,不仅仅需要少数决策者对世界遗产给予重视,而且要求每一个和遗产发生关系的个人和单位,都应该具有良好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修养,有较强的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
解决中国世界遗产开发保护问题的措施与对策
4.1加强国家对世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