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_教学课件_第16章 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1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6–1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 第16章 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简介 一、原子核的质子——中子模型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p)就是氢核,带有正电荷+e,质量mp=1.007 276 u(u为原子质量单位,1 u=1.660 565 5×10-27 kg).中子(n)不带电,其质量mn=1.008 665 u.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Z而中子数N不同的原子核称为同位素. 实验发现原子核的体积总是正比于它的质量数A.如果把原子核看成球体,其半径R与质量数A的关系为 式中R0是常数,由实验测定为R0=1.20×10-15 m.这表明原子核的体积与核质量数成正比,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在一切原子核中,核物质的密度是一个常数,可以算出核物质密度ρ=2.29×1017 kg·m-3. 二、核自旋和磁矩 实验和理论都说明原子核也有自旋.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为 式中I称为核自旋角动量量子数,简称核自旋.不同的原子核其自旋的取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半整数.质子和中子的自旋都是 .当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偶数(偶—偶核)时,其自旋为零. 原子核带有电荷且有自旋运动,故原子核也有磁矩.核磁矩用和电子磁矩类似的方法来表示.原子核磁矩通常以核磁子为单位,即核磁子 形式上与玻尔磁子相似,只是这里是质子的质量mp代替了玻尔磁子中的电子质量me.因为mp=1836.5me,所以 式中μB是玻尔磁子. 原子核的磁矩μI与核自旋角动量PI的关系(仿电子自旋假设),可以写成 式中gI称为原子核的g因子.μI在某一特殊方向的投影为 式中MI称为核磁量子数,它的取值为 如图16.1所示,将待测样品P放在电磁铁二极之间,于是由样品中核磁矩μI和磁场B的相互作用,应有附加能量 图16.1 由于空间量子化,由式(16.4),则式(16.6)为 因为核磁量子数的选择定则为 所以核的能量只改变 所以当 时,样品中的原子核将从交变磁场中强烈吸收能量,这个现象称为核磁共振吸收,这时的频率ν称为共振频率.将式(16.7)写成 三、核力 组成原子核的质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库仑斥力,力图使原子核解体,而万有引力比电磁力小1037倍,远不能抵消静电力的作用而把核子束缚在一起.由此推测,核子之间必定存在着另一种相互作用力,称为核力. 核力具有以下特性: 核力是一种比电磁力强得多的强相互作用力,主要是吸引力. 核力是短程力,只有当核子间距离小于10-15m时才显示出来,在大于10-15m时核力远小于库仑力. 核力与核子的带电状况无关.大量实验表明,质子之间,中子之间,质子和中子之间所表现的核力作用大致相同. 核力具有饱和性.即一个核子只能与附近的有限个数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而不能与原子核内所有核子发生这种作用. 四、原子核的结合能 实验发现,任何一个原子核的质量总是小于组成该原子核的核子质量之和,它们之间的差额称为原子核的质量亏损. 设原子核 的质量为Mx,质子的质量为mp,中子的质量为mn,在这一原子核中共有Z个质子和(A-Z)个中子,质量亏损为 16–1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 第16章 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简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