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 学习笔记+考试重点总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组培作业参考知识点
第 PAGE 4页
一、作业一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
1、嗜酸性 2、间皮 3、内皮 4、透出分泌 5、横小管 6、肠绒毛 7、窦周隙 8、门管区 9、APUD细胞系统 10、顶浆分泌
1、嗜酸性:嗜酸性:即对酸性染料亲和力强的性质。可被伊红染成红色。【引】嗜碱性:即对碱性染料亲和力强的性质。可被苏木精染成蓝紫色。嗜中性: 对于两种染料亲和力都不强的性质, HE染色着色淡。
2、间皮:衬于心脏,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柱状上皮
3、内皮:衬于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4、透出分泌:分泌物以分子的形式从细胞膜渗出的方式称为透出分泌,如肾上腺皮质细胞、胃腺壁细胞等属于此类。
5、横小管 概念: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肌纤维长轴垂直,同一平面的横小管分支吻合,环绕肌原纤维 分布:位于明、暗带交界处 功能:将肌膜的兴奋传导至肌纤维内部
6、肠绒毛:由上皮和固有层结缔组织向肠腔突出形成。
7、窦周隙:又称狄氏隙 肝细胞与肝血窦内皮间的腔隙。
8、门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内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所伴行分布的三角形区域。
9、APUD细胞系统:动物体内摄取胺前体经过脱羧后合成和分泌胺的一类细胞统称为摄取胺前体脱羧细,简称为APUD细胞系统。
10、顶浆分泌:腺细胞内的分泌颗粒移到细胞顶部后,连同部分胞质由单位膜包裹后与细胞断离的这种分泌方式,细胞会受到部分损伤,但很快即可修复。
二、问答题
1、说出甲状腺素的合成、储存、重吸收和分泌过程。
此处仅为图解,详见课本P126
2、说出血-脑屏障、血-胸腺屏障的构成和作用(详见屏障的总结)
3、被覆上皮的特点有哪些?
1.细胞成分多,紧密排列成层或薄膜状;间质成分少,起黏合作用。
2.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基底面依靠一层薄的基膜与结缔组织相连。在细胞各个面上可派生出许多特殊的结构。
3.上皮内部无血管,营养从结缔组织内的组织液经基膜渗透而来。
4.上皮细胞间有神经末梢分布,因此,许多部位的上皮感觉敏锐。
5.功能为保护、吸收、分泌、排泄和感觉等功能,但不同部位的上皮以某一种功能为主,可兼有其他的一些功能。如,皮肤上皮具有保护、排泄和感觉的功能。肾远端小管上皮、卵巢表面上皮具有吸收和分泌功能。
【引】
4、试述软骨的分类。
1.透明软骨
【引】分布:肋、关节、呼吸道等。
纤维:胶原原纤维(Ⅱ型胶原蛋白),新鲜时呈
半透明状。纤维细且折光率与基质相同,
于HE染色切片不能分辨。
基质:含大量水。
功能:抗压性强,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2.纤维软骨
【引】分布:椎间盘、关节盘、耻骨联合、半月板及腱和韧带附着的骨面等
软骨细胞:较小而少,成行分布于纤维束之间。
纤维:胶原纤维束平行或交叉排列。
基质:较少,弱嗜碱性。
功能:韧性强。
3.弹性软骨
【引】分布:耳廓、咽喉及会厌。
纤维:大量交织分布的弹性纤维,在软骨中部更为密集。功能:有较强的弹性
5、什么叫细胞的分化?与细胞的分裂有何关系和区别?
细胞的分化指多细胞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分裂的基础上,彼此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关系:前者增加细胞数量,后者增加细胞种类。
6、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三类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毛细血管:管径最细(6-8μm)、分布最广的血管,管壁由一层内皮和基膜组成。
1. 连续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连续,由紧密连接封闭细胞间隙,基膜完整,胞质内有大量吞饮小泡,周细胞较常见。
以吞饮小泡方式在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胸腺和肺等处。
2. 有孔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胞质部极薄,有内皮窗孔(直径60-80nm),一般有隔膜封闭,基膜完整,窗孔为物质交换的途径。周细胞较少,分布于胃肠粘膜、一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
3. 窦状毛细血管(血窦)
管腔较大且不规则
内皮细胞间隙较大,血细胞或大分子物质可通过细胞间隙出入血液,基膜不连续或缺失。周细胞极少或无。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不同器官内的血窦结构有较大差别。
名称
连续 Cap.
有孔Cap.
血窦
内皮
吞饮小泡
直径70nm
的小孔
内皮C
间隙大
基膜
完整
连续
或有或无
周细胞
多
少
极少或无
分布
肺,CNS,
胸腺,淋巴结
胃肠道,
肾血管球
肝脏、脾脏、
内分泌腺
7、试述表皮的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