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ppt

发布:2025-02-05约2.14千字共8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标准;

3、公共生活中的法律标准;教学重点:

1、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和根本手段;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3、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标准

教学难点:

公共生活中道德标准和法律标准意识的培养;阅读与思考:?“礼仪之邦〞的为难?;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2.公共生活;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人与人关系简单;;教〔三〕公共生活的特点内(容;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因为群体生活中的每个人的性格、兴趣、思想、利益都不同,但他们又不得不在一起生活,这就必然产生矛盾和冲突。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手段;公共生活中的道德标准;一、社会公德及特点;社会公德的内涵:

人与人之间关系层面:举止文明、谦虚热情、尊重他人、助人为乐案例:病房里的感动

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层面:保护公物、勤俭节约、维护公共秩序、遵纪守法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层面: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二〕社会公德的特点:;;〔一〕文明礼貌;〔二〕助人为乐;〔三〕保护公物;〔四〕保护环境;*;;;王中平:净化环境点滴始;〔五〕遵纪守法;;一方面社会公德的缺失、陋习、龌鹾令人忧虑:;北京“通缉〞社会公共生活七大不文明现象;通缉令4:非法小广告;〔二〕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标准的传播者与实践者。

1、大学生当前社会公德的主流是健康的

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主流是健康的,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已成为无偿献血、捐献骨髓、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的主力军,“学雷锋〞、“三下乡〞以及多种形式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形式。

;2、局部大学生公德缺失

;;;*;3、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标准;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调查;;广州大学版

1、在课桌墙壁上涂鸦,乱贴海报

2、考试作弊

3、在教室内吸烟,吃东西

4、情侣在教室内过分亲密,旁假设无人

5、上课迟到,早退;旷课,逃课

6、沉迷网络游戏,浏览不健康信息

7、上课和自习时不关

8、在寝室内打牌、打球唱歌等影响他人休息及学习

9、老师点名,请他人答到

10、作业抄袭他人或网上资料;*;;公共生活中的法律标准;;增加规定了应该受到治安处分的一些行为:;;;向场内投掷杂物,不听制止的;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其他行为,可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扰乱公共秩序;处分的种类;调查;救济程序;二、集会游行示威法;*;;;*;*;四、?道路交通平安法?;?道路交通平安法?特别从通行权利的分配上充分保护行人的生命平安。赋予行人在人行横道上的绝对优先权,保护无交通信号情况下的行人横过道路权。;违章事故永远没有赢家

我国开始实施的新?道路交通平安法?规定,机动车与行人相撞,机动车驾驶人员必须承担责任。

司机刘寰驾驶奥拓车在北京南二环路上撞死了横穿马路的行人曹志秀,曹志秀家属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189618元,精神损失费5万,这起案件是新交法实施后首例“撞了不白撞〞案,因此引起社会极大关注。

北京市宣武法院对这个案子进行了一审判决,判决司机和死者各负50%的责任。

法院一审判决,曹志秀在出行时横穿二环主路的机动车道,以致发生交通事故并死亡,是引发这次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而机动车司机刘寰发现曹志秀时没有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情况,也未做到平安驾驶,因此二人应对事故负同等责任。判决刘寰赔偿16万2142元。

这个案例,是新交法实施后,全国因行人违章被撞致死引发的交通事故赔偿第一案。对于行人和司机各负50%责任的结果,专家认为,这对司机和行人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外,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车的,处15日以下拘留和暂扣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外,并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五、?维护互联网平安的决定?;;;;;;;;;;;;;;;;;;38、如果你受了批评或者被误解,你会:

A、反省自己,虚心接受批评或心平气和地解释;B、有些冲动,但过后会平静下来;C、绝对受不了,要么报复要么沉沦。

39、对于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