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川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情况汇报(定稿).doc

发布:2017-10-07约3.25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阆 中 市 工 作 汇 报 中共阆中市委 阆中市人民政府 (2015年7月) 尊敬的闫处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情况 阆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人口88万,其中农业人口5A级旅游景区、春节文化发源地,具有2300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张飞庙广南高速、兰渝铁路穿境而过,机场复建全面启动,嘉陵江渠化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30余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万,中等城市骨架得以构建。三次产业互动,农业产业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阆中是一座下面,我就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 1999年,经四川省林业厅同意,构溪河湿地设立为湿地自然保护区2009年,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基础上,将构溪河湿地保护区下游段3014.99公顷划为湿地公园2011年3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正式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湿地公园位于阆中中东部,属嘉陵江水系,构溪河在公园境内流长约40公里,如镶嵌在阆苑土地上的一串璀璨的明珠,自然风光优美纯朴、水资源优质丰富、民俗风情别具特色,令人流连忘返。公园河流、稻田沿构溪河交替出现,白鹭、白骨顶、秋沙鸭、鸳鸯、鸬鹚湿地动物群居翻飞,林间兽类奔走攀爬,水中游鱼追逐嬉戏,一幅和谐的生态被人誉为“小峡”。2009年4月被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ICGA、亚太环境保护协会APEPA评为中华100大生态亲水美景在省发改委、林业厅、旅游局等部门联合组织的 “四川最具潜力森林康养目的地”推选活动中,问鼎前三甲。 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公园原生态植被保存完好科考调查显示:湿地公园所在区域共有维管植物98科252属346种,由水生、湿生和沿岸山地诸多旱中生植物构成一级保护植物水杉银杏,二级保护植物香樟、杜仲等珍稀物种有鸟类16目46科167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的冠鱼狗等;有兽类7目18科43种,爬行动物3目8科16种,两栖动物2目3科9种,鱼类4目10科52种,川东北地区罕见胭脂鱼、桂鱼、大鲵。山清水秀,树木葱郁,天空,河水清澈,空气清新,全流域无一处工业污染源,水源地水质达国家II类标准,部分区域Ⅰ类标准 (三)休闲旅游潜力巨大。公园距阆中6公里,毗邻建设的民用机场,与广南高速相连,湿地游客接待中心、宣教中心规划中的江东新区内,整个公园处于山、水、林、城的紧密环抱之中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条件,使公园在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健身方面价值突出,是阆中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二、举措与成效 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是阆中建设的重要。自公园试点建设以来,我市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我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林业、水务、环保、规划、、发改、交通以及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建设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全市重要工作,纳入重点项目进行考核,四大班子坚持经常性视察构溪河保护建设工作出台了加强构溪河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水环境整治等系列文件,组建了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负责保护管理、规划实施、监测调查、生态修复、科普宣传、建设开发等工作设立了高坎、王家坝、文家坝、妙高四个保护管理站,落实了人员、编制、经费,明确了职能职责 (二)加强保护,科学修复。严格按照《四川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办法(试行)》,生态建设核心,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湿地保护保育为重点,栽桩定界和标识标牌安装,严格控制河岸周边区域建设行为,加强日常(特别是候鸟季节)巡护监测,严防火灾发生,严惩违法捕捞(猎)行为,营造和维护良好的水禽繁衍栖息环境,全力保护湿地水资源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在妙高场建成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控制外来有害物种滋生蔓延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四大建设工程,社社建有垃圾池,实行社收集、村监管、乡清运措施,每乡落实河道漂浮物打捞队伍,购买垃圾清运车,统一运到市垃圾处理场,确保了“泥沙不流失到构溪河、垃圾不流落到构溪河、污水不流入到构溪河”三大目标。投资1.2亿元,完成公园沿线坡耕地退耕还林1万余亩,实施植被恢复更新1000亩,生态恢复水毁河堤3千米,今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计划造林6000亩。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更趋完善,生物物种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对湿地生态环境补给水量、涵养水源、改善水质及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调节区域气候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保障构溪河流域及嘉陵江流域生态安全和水环境安全,特别是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度重视科普宣传教育,采取聘请专家授课、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