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诗词格律自学教程》 第三章.doc

发布:2018-01-19约7.72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诗律(律诗和绝句) 一、古体和近体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成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从字数上看,可以分成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六言诗很少见的)。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成五言和七言两类。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写的,在唐朝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诗,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它包括隋唐以前的诗,还有后人写的古风。例如: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杜甫的《石壕吏》等。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它有以下特点: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押平声韵。   3、每句平仄都有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是五言,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字数少一半。五绝只有二十字,七绝只有二十八字。绝句实际可以分成律绝和古绝两类。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用平韵,也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这可以归入古体诗这一类。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相当于半首律诗,所以可以归入近体诗。 ?? 总括起来,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绝句里律绝属于近体,古绝属于古体。 ?  二、五言和七言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称为五古,七言古诗称为七古;五言律诗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称为七律;五言绝句成为五绝,七言绝句称为七绝。   古体诗除了五古和七古外,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长短句杂混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甚至七言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列一类,而是归入七古(即使没有七字句)。  三、律诗   举例的诗里有一些入声字,在必须用仄声的位置上的已经注明,其它的入声字不再标注。 格式说明:   注“*”的字可平可仄,注“·”的必须入韵!  (一)五言律诗:分平起和仄起四种   1、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例句:[唐]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别,入声。   2、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例句:[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竹,入声。      [唐]王维《观 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注:疾,入声。看,平仄两读。第七句是拗句(详见下文)。   3、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例句:[唐]王维《山居秋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石、歇,入声。      [唐]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例句:[唐]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