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第五章讲义上.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 第二节 毒性物质在化工行业中的分布 第三节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第四节 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与毒理作用 第六节 物质毒性资料的应用 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 毒性物质的毒害作用是有条件的。它涉及毒性物质的数量、存在形态以及作用条件。例如氯化钠作为普通食用盐,被认为无毒,但是如果溅到鼻黏膜上就会引起溃疡,甚至使鼻中隔穿孔。如果一次服用200~250g,就会使人致死。这就是说,一切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可以成为毒物。由于生产工艺的需要以及所进行的加工过程,例如加热、加压、破碎、粉碎、筛分、溶解等操作,使工业毒物常呈气体、蒸气、烟雾、烟尘、粉尘等形式存在。毒物存在的形式直接关系到接触时中毒的危险性,影响到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和病因。 按化学性质、用途和生物作用结合起来的分类方法: (1)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迄今人们已知的元素有109种,在地球上稳定存在的有95种,其中有80种是金属和类金属,再加上其化合物,所以这是毒物数量最多的一类。 (2)卤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如氟、氯、溴、碘等及其化合物。 (3)强酸和碱性物质,如H2SO4、HNO3、HCl、HF、NaOH、KOH、NH4OH、NaCO3等。 (4)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如O3、NOx、NCl3、CO、COCl2、COF2、NOCl等。 (5)窒息性惰性气体,如He、Ne、Ar、Kr、Xe、Rn。 (6)有机毒物,按化学结构可进一步分为脂肪烃类、芳香烃类、脂环烃类、卤代烃类、氨基及硝基烃化合物、醇类、醚类、醛类、酮类、酰类、酸类、腈类、杂环类、羰基化合物等。 (7)农药类毒物,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氟、有机氮、有机硫、有机汞、有机锡等。 (8)染料及中间体、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 三、毒性物质有效剂量 表示毒性物质的剂量与毒害作用之间关系。在实验毒性学中,经常用到剂量—作用关系和剂量—响应关系两个概念。 剂量—作用关系是指毒性物质在生物个体内所起作用与毒性物质剂量之间的关系。例如考察职业性接触铅的剂量-作用关系,可以测定厂房空气中铅的浓度与各个工人尿液中δ-氨基乙酰丙酸不同含量之间的关系。 剂量-响应关系是指毒性物质在一组生物体中产生一定标准作用的个体数,即产生作用的百分率,与毒性物质剂量之间的关系。仍以职业性接触铅为例,考察剂量—响应关系,可以测定厂房空气中铅的浓度与一组工人尿液中δ-氨基乙酰丙酸含量超过5 mg·dm-3的个体的百分率之间的关系。 剂量—响应关系是制定毒性物质卫生标准的依据。 致死浓度和急性阈浓度之间的浓度差距,能够反映出急性中毒的危险性,差距越大,急性中毒的危险性就越小。而急性阈浓度和慢性阈浓度之间的浓度差距,则反映出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差距越大,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就越大。而根据嗅觉阈或刺激阈,可估计工人能否及时发现生产环境中毒性物质的存在。 第二节 毒性物质在化工行业中的分布 一、无机化工 在化学矿,如硫铁矿、磷矿、砷矿等的冶炼加工中,毒性物质主要有氮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砷、三氧化砷以及一些放射性物质。 无机酸类产品有硝酸、硫酸、盐酸、氢氟酸等;无机碱类产品有氨、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无机盐类产品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硫化物和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铬盐、硼化物、氯化物和氯酸盐、磷化物和磷酸放、氰化物和硫氰酸盐、锰化物以及其他金属盐类。 单质有金属钠、金属镁、黄磷、赤磷、硫磺、铅、汞等。 纯组元工业气体有氢、氮、氦、氖、氩、氪、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氨、硫化氢等。 二、有机化工 基本有机原料如乙炔、电石、乙烯、丙烯、丁烯、甲烷、乙烷、丙烷、苯、甲苯、二甲苯、萘、蒽、甲酵、乙醇、菲等。 一般有机原料如乙烯基乙炔、丁二烯、异戊二烯、庚烷、己烷、吡啶、呋喃、乙醛、丙醇、丁醇、辛醇、乙二醇、甲酸、乙酸、硫酸二甲酯、丙酮、乙醚、甲基丁基醚、醋酸酐、苯二甲酸酐、氯乙烯、氯苯、三氯乙烯、硝基苯、硝基甲苯、硝基氯苯、苯胺、甲基苯胺、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苯酚、甲基苯酚、一萘酚、苯甲酸、醋酸铅及其他有机铅化物等。 三、化肥和农药 氮肥工业中的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氢氧化物、硝酸铵等。磷肥工业中的一氧化碳、硫酸、氟化氢、四氟化硅、磷酸等。 有机氯农药制备中的苯、氯气、三氯乙醛、氯化氢、氯苯、六六六、滴滴涕、硝滴涕、硝基丙醛、四氯化碳、环戊二烯、六氯环戊二烯、氯丹、三氯苯磺酰氯、氯磺酸、三氯苯、三氯杀螨砜、五氯酚、五氯酚钠等。 有机磷农药制备中的磷、三氯化磷、甲醇、三氯乙醛、氯甲烷、敌百虫、敌敌畏、苯酚、二乙胺、亚磷酸二甲酯、磷胺、三氯硫磷、对硫磷、内吸磷、甲胺磷、倍硫磷、五硫化二磷、硫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