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解析.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章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第一节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一、齿轮传递运动要求:(用途)1、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要求传递运动和分度准确可靠,即齿轮在一转范围内传动比变化尽量小,以保证主、从动齿轮的运动协调。 要求齿轮在一转范围内,它的转角误差的最大值(绝对值)不得超过一定的限度。2、传递运动的平稳性: 要求齿轮回转过程中瞬时传动比变化尽量小,即要求齿轮在一个较小角度范围内(如一个齿距角范围内)转角误差的变化不得超过一定的限度。3、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要求齿轮啮合时齿面接触良好,以免引起应力集中,造成齿面局部磨损加剧,影响齿轮的使用寿命。4、传动侧隙的合理性 保证齿轮啮合时,非工作齿面间应留有一定的间隙。它对贮藏润滑油、补偿齿轮传动受力后的弹性变形、热膨胀以及齿轮传动装置制造误差和装配误差等都是必需的。否则,齿轮在传动过程中可能卡死或烧伤。切向误差径向误差轴向误差长周期误差短周期误差第二节 齿轮上影响使用要求的主要误差产生齿轮加工误差的原因很多,其主要来源于齿轮加工系统中的机床、刀具、夹具和齿坯的加工误差及安装、调整误差。按误差产生的方向 按误差在齿轮一转中出现的次数 一、影响运动准确性的误差: (GB/T 10095.2-2008)1、几何偏心 齿坯定位孔与机床心轴之间的间隙等原因,会造成齿坯孔基准轴线与机床工作台回转轴线不重合,产生几何偏心e,引起了齿轮径向误差。 2、运动偏心 滚齿加工时机床分度蜗轮与工作台中心线有安装偏心ek时,就会使齿轮在加工过程中出现蜗轮蜗杆中心距周期性的变化,产生运动偏心,引起了齿轮切向误差。 几何偏心和运动偏心产生的误差在齿轮一转中只出现一次,属于长周期误差,其主要影响齿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制造误差安装误差 3、滚刀误差 滚刀安装误差ed破坏了滚刀和齿坯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从而使被加工齿轮产生基圆误差,导致基节偏差和齿廓偏差。 由于滚刀的转速比齿坯的转速高得多,滚刀误差在齿轮一转中重复出现,所以是短周期误差,主要影响齿轮传动的平稳性和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4、机床传动链误差 当机床的分度蜗杆存在安装误差ew和轴向窜动时,蜗轮转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使被加工齿轮出现齿距偏差和齿廓偏差,产生切向误差。机床分度蜗杆造成的误差在齿轮一转中重复出现,是短周期误差。二、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 误差来源:齿距分布不均匀的加工误差及齿轮刀具和机床分度蜗杆的制造误差和安装误差。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是指齿轮同侧相邻齿廓间齿距偏差和各个齿廓的形状误差。三、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齿轮啮合时,齿面接触不良会影响轮齿载荷分布均匀性。 影响齿宽方向载荷分布均匀性的主要误差是:实际螺旋线对理想螺旋线的偏离量,称为螺旋线偏差; 影响齿高方向载荷分布均匀性的主要误差是:齿廓偏差。 注:齿轮每个轮齿的螺旋线偏差和齿廓偏差是同时存在的,因此,轮齿载荷分布均匀性的精度应联合采用两者来评定。四、影响侧隙的主要误差 齿轮上影响侧隙大小和侧隙不均匀的主要误差是齿厚偏差及齿厚变动量。 齿厚偏差是指实际齿厚与公称齿厚之差。 为保证必要的最小侧隙,必须规定齿厚的最小减薄量,即齿厚上偏差;又为了保证侧隙不致过大,必须规定齿厚公差。第三节 齿轮的评定指标及检测GB/T10095.1-2008规定的应检指标是:齿距偏差(单个齿距偏差、齿距累积偏差、齿距累积总偏差)、齿廓总偏差和螺旋线总偏差为评定齿轮的三项精度 。常用指标齿厚偏差或公法线长度偏差是评定齿轮齿厚减薄量的重要指标 。7一、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应检指标及其检测 应检指标是:齿距累积总偏差△Fp,有时还要增加齿距累积偏差△Fpk 评定齿轮传递平稳性的应检指标是:单个齿距偏差 和齿廓总偏差。△△二、齿轮传动平稳性的评定指标及其检测三、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评定指标及其检测齿高方向:单个齿距偏差Δfpt 和齿廓总偏差 ΔFa 齿宽方向:螺旋线总偏差ΔFβ四、评定齿轮齿厚减薄量用的侧隙指标及其检测齿厚偏差或公法线长度偏差来评定。1、齿厚偏差ΔEsn齿厚偏差:是分度圆柱面上实际齿厚与设计齿厚之差。图 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公法线2、公法线长度偏差ΔEw 公法线长度偏差ΔEw 是指:齿轮一转范围内,实际公法线的长度 Wk 与公称公法线的长度 W 之差。 第四节 齿轮精度指标的公差及精度等级1、轮齿同侧齿面偏差 规定了0、1~12共13个精度等级,其中0级最高,13级最低。 标准适用范围为:分度圆直径为5~10000mm,法向模数为0.5~70mm,齿宽为4~1000mm的渐开线圆柱齿轮。2、径向综合偏差 规定了4、5~12共9个精度等级,其中4级最高,12级最低。 标准适用范围为:分度圆直径为5~1000mm,法向模数为0.2~10mm的渐开线圆柱齿轮。3、径向跳动 GB/ T1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