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的改革探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的改革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以教学方式方法、课程结构设置、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等多方面问题进行探讨。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能力较差、适应社会能力欠缺和能力发展的不均衡等。要想培养更多的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我们就要了解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素质方面和能力培养两方面为基础,我们一定要抓住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建立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工商管理 创新型 人才 培养模式
近几年,全国高等院校招收的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增速平均在20%以上。使得高校在教学场所和实验设施等办学硬件条件、师资配置和学生课后辅导等软件方面无法满足正常需求,在专科层次教学方面表现的更加突出。招生规模增大,社会需求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大为增加。但是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却没有及时地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一、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目前,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各高校相差不多,大都表述为:工商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种培养目标导致在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无法培养复合型和研究型人才等矛盾和问题,已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不足:
(一)课程设置、讲授方式和人才培养目标上无法适应经济社会需要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以能力培养为发展方向。在我国,其工商管理教育中,只是片面的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却忽略了对学生发现问题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片面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忽视针对问题提出独到见解能力的重视。具体表现在:首先,在课程设置上仍采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的模式,片面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其次,传统培养模式以课堂程序化教学为主,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所占比重远低于理论课,且实践效果不佳,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使得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却缺乏运用它们的机会和能力,碰到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第三,传统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课程教材长时间不更新,内容严重落伍;第四,人才培养模式中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对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尤其是人际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判断能力的培养,表现出培养方法和教育观念存在育人不足、服务不够的问题,导致学生对学习知识而言,缺少了一定的积极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两方面的能力严重缺乏。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客观事物认知能力和创新性较差,缺乏社会竞争力。
(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工商管理专业在培养方法上存在单一性
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要求工商管理人才具有更高的素质和能力,我国经济社会已愈来愈趋向于服务型发展,而企业愈来愈趋向于信息密集型发展,这就要求企业中工商管理相关的部门大范围的应用现代化技术,进行信息和资料的搜集和处理。也可以说,工商管理的竞争力主要靠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来体现。因此,在管理人才培养上,要开设足够的信息技术课程,并将专业课程与信息化管理两方面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二、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总所周知,当今的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时代,只有创新型管理人才才是适合这一时代特点的管理者。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创新型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搞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具有创新性,是刻不容缓的问题。结合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条件,应突出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创新型课程所占比例
教学工作中,强化案例教学的同时,尝试采用模拟情景教学、互动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知识意识。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突破现有课程的设置定势,大胆创新,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增设创新型课程,在课程的有机结合和知识等方面相互渗透,构建以培养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
(二)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习评价体系
当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型的教师的灌溉。要想做到高要求的创新型教师,就必须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2、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的教学方法;3、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4、获取创造性信息的能力,并将加工后的信息应用于教学工作;5、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求异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习评价体系,应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