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部分.doc

发布:2017-12-19约3.3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部分 知识互联网 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 温度的测量 温度计的使用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物态 蒸发 变化 物态变化 汽化 吸热 沸腾 液化—————放热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水循环——————————水资源的利用与防护 ※复习导航 1、重要概念和公式 (1)物质三态的基本特征 (2)常用温度计的原理 (3)汽化、蒸发、沸腾、液化 (4)熔化、凝固 (5)升华、凝华 2、基本物理方法 (1)转换法:温度的变化难以观察,可转化为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升与下降; (2)对比法:通过对比感知蒸发和沸腾的共同点和区别; (3)归纳法:通过以水循环为载体,能归纳出物质三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 3、易错易混淆的问题 (1)熔化和沸腾的条件; (2)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3)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4)各种物态变化的区别以及吸热、放热条件。 ※考点聚焦 物态变化是初中热学基础知识,物质三态变化过程及特点是中考试卷中常出现的内容。此外,沸点和熔点变化的因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对水的沸腾过程的研究,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也是考试的重点。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及实验题为主,考查内容为“了解”“知道”等级,难度以中、低档为主,在今后中考中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探究实验会逐渐增多。 ※例题评析 【例1】(05佛山)b温度计的示数始终比a温度计的示数高,其原因是:_____ ;停止加热时,a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a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与读法,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与杯壁、杯底接触,故原因是b温度计碰到烧杯底,烧杯底部温度偏高。 【解答】b温度计碰到烧杯底,烧杯底部温度偏高;44 【点评】对各种测量工具的原理、正确使用方法要熟练掌握。 【例2】(05镇江)仔细观察“水循环状态变化图”,如图3-2所示请在空白方框内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 【分析】“冰”是固态,“水”是液态,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水蒸气”是气态,“水”是液态,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 【解答】熔化;液化 【点评】通过“水循环状态变化图”让学生体验大自然中水的状态变化,注意对物态变化概念考查的同时避免了机械记忆,加深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例3】(05温州)两只相同的杯子放置在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汽油。一段时间后,两杯中液面如图3-3所示。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跟液体的…( ) A、表面积大小有关 B、温度高低有关 C、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D、种类有关 【分析】两只相同的杯子表明跟表面积无关,两只杯子放置在窗前,在同一环境下,表明跟温度高低、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无关,因而说明蒸发跟物质的种类有关。 【解答】D 【点评】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时,应注意哪些量不发生变化,哪些量发生变化。 【例4】 (05南宁)雪糕是大家都喜欢吃的冷饮。请根据图4中的情景回答: (1)图中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2)关于“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哪幅图?请用有关物理知识说明理由。 【分析】“白气”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冰块周围的冷空气发生液化而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在空气中形成“白气”。一般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冷的气体密度较大,可知密度小的气体上升,密度大的气体下沉。 【解答】(1)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空气液化形成大量小水珠;(2)乙图符合实际,因为“白气”温度低,密度大于周围热空气的密度,可知“白气”应该向下流动。 【点评】本题时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要求我们平时多注意观察一些现象,并试着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分析解决新问题时,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例5】(05江西)如图5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经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的 房间壶嘴的上方 较多,判断出 房间的气温较高。 【分析】“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产生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白气”的多少与周围空气温度高低有关系,周围空气温度越高,水蒸气越不容易液化,“白气”越少,故乙房间气温较高。 【解答】甲;“白气”;乙 【点评】根据“白气”的多少判断周围气温的高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所认识。要求我们平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