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加强道德建设 锤炼道德品质;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道德和责任,哪个应放第一位?
2006年7月《河南商报》报道: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23岁的曹爱文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报道现场,她不是先去采访,而是挺身而出,趴在女孩身上做人工呼吸。;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道德的起源 ; 古时候“道”与“德”是分开使用,表示不同的意思。
“道” 指道路,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等。
“德” 指遵循这种“道”,通”得”。
道德即从物之道引出人之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于已,外施于人,便有所“得”。“道”包含某种客观性,指一种外在的要求;“德”则偏重于主观方面,主要指人们内心具有的精神情操或精神境界。最早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道德主要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有时也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善恶评价,甚至用来泛指风尚习俗和道德教育活动等。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的“moralis”,其原意是风俗习惯、性格的意思,以后逐步引申为原则规范、行为品质、善恶评价等方面的意思。;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提示:人的道德与动物的本能有根本区别; 道德 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关于它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主要有:
(一)非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说
1、神源论(亦称“神启论” ):
道德来源于神的意旨或上帝的启示
2、心源论(亦称“天赋论” ):
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
3、庸俗进化论:
道德观念起源于动物的本能,道德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
4、感觉欲望论(亦称“自然论” ):
道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欲望
5、不可知论:
道德起源是不可知的;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道德的产生有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
主观条件——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调整。; 所谓“本质”,即指一种事物的根本性质。
对道德起源的看法不同必然导致对道德本质的不
同揭示。
(一)非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说
1、道德是由人的精神或理性决定的
2、消费水平决定道德
3、个人利益决定道德
;(二)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意识,它的形成、发展、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道德的本质可概括为三个层次: 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上层建筑。 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讨论: ; 1996年,瑞士伯尔尼市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在大街上投放了800辆自行车。这些自行车没有上锁,任何人都可以骑,骑到目的地就地摆放。一年以后,市政府重新清点自行车,发现八百辆自行车一辆不少,有的还被翻修一新。;问题; 马克思主义把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道德研究,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认为道德作为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反映和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依靠人们的传统习惯、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观念进行评价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马克思主义从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考察中,第一次从本质上真正揭示了道德的涵义。;经济决定道德;既然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那么,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因而道德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继承性
历史性指道德是一个发展过程(18世纪火地岛)
阶级性指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