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学生闲暇生活态度研究及其教育引导的中期报告.docx

发布:2024-02-12约1.15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学生闲暇生活态度研究及其教育引导的中期报告

一、研究背景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的中坚力量,是未来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态度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娱乐活动等闲暇生活中,没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实践中;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则过分追求功利化的生活方式,导致自身精神健康与成长的问题。因此,对大学生闲暇生活态度的研究,既有着理论与实践的意义,也有着关键的教育引导价值。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闲暇生活态度,了解其现状、特征和成因,同时提出相应的教育引导策略。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北京某大学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83份。问卷涉及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占比、闲暇活动内容、闲暇满足感、学习成绩与闲暇生活等方面。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闲暇时间占比

调查发现,大学生闲暇时间占总时间的比重平均为35.6%,其中女生比男生多约3%。此外,在男女生的专业选择上,女生更倾向于文科,男生则更倾向于理工科。

(二)大学生闲暇活动内容

调查发现,大学生闲暇活动以娱乐活动为主,如听歌、打游戏等;此外,旅游、聚会、阅读等活动也受到部分大学生的青睐。

(三)大学生闲暇满足感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闲暇生活的满足感普遍较高,其中女生的满足感更高。然而,部分大学生存在着过分追求闲暇快乐的倾向,导致其对学习和实践的投入不足。

(四)学习成绩与闲暇生活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与学习成绩有着密切关系。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闲暇时间占比较低,更多时间用于学习与实践;相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闲暇时间占比更高,主要用于娱乐活动。这说明了大学生对闲暇生活的态度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五、教育引导策略

(一)制定个性化的活动计划

学校应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设计多样化的公共课程、丰富社团活动等方式,制定富有个性特点、凝聚人心的多样闲暇活动计划,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积极向上的闲暇生活态度。

(二)提高闲暇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学校应加强对闲暇活动的宣传和教育,普及生命教育、情感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生活技能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娱乐、休息、兴趣爱好的理解,让他们在闲暇时间中找到生活的质感、提高自我价值。

(三)加强与家长、社会的合作

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社会的合作,通过重点推广媒体、社区宣传、网络传播、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让大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感受、认同闲暇活动对大学生在情感、认知、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闲暇活动的宣传与教育推广。

六、结论

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态度有其自身的原因和特点,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度过有意义的闲暇生活,提高其自身素质和能力,学校和社会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来引导、教育大学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