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
城东小学教育集团(联盟)张村分校 巫林翔
何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与其他亲戚、父母亲的朋友一起生活。这些儿童由于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一、“留守”究竟使儿童遭遇了什么?
监护人难以履行监护责任
祖父母隔代监护:一是心理代沟太深,祖孙难于沟通;二是祖辈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三是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及安全意识
亲戚临时监护:日子一长,孩子或多或少有过失,只要亲戚批评责备,他们之间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隔阂,甚至闹矛盾
无人监护。
家务繁重
父母外出打工,家中的各种家务自然许多落在留守儿童的稚嫩的肩上。在多孩子的家庭,留守儿童还得照顾自己的弟??。
基本生活难以保障
家庭经济基本都不好,生活状况不容乐观,许多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
与父母之间关系淡漠
外出务工者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从而导致儿童与父母间的关系疏远。
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的帮助与监督大大减少,使孩子的学习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态,渐渐使得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逃学,厌学等。
心理压力过大
留守儿童长期无法充分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冷漠,自卑,产生被遗弃的感觉,甚至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严重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二、我们能做些什么?
1、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完善家庭教育模式
(1)要转变家教观念,优化教养方式
(2)积极加强沟通联系,增进亲子感情
(3)改变务工方式,寻找合适的监护人
2、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主阵地作用
(1)农村中小学校应该更新教育理念,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上来。
(2)农村中小学校应该建立并健全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对农村留守儿童实行动态监测。
(3)农村中小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4)学校应该完善寄宿设施,加强寄宿制管理。
(5)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指导。
(6)学校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在承担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时,必须做好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工作,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3、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作用
(1)地方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学校设施。
(2)积极建立寄宿制学校。
(3)添置图书仪器,建立学生活动室。
(4)地方团委、妇联要切实保护农村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5)执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贯彻实施有关法律法规。
4、积极发挥社会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弥补作用
(1)各界社会爱心人士,共同构筑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
(2)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在农民工相对集中地区积极开展宣传家庭教育工作;
(3)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农村村组开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培养留守儿童监护人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学习并掌握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
总之,要积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和完善农村村组的教育组织或机构建设,充分发挥村组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共生。
5、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自我调控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
(1)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学会认识自身存在哪些良好的或不良的个性特点,从而自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这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发展有着不可限量的作用。
(2)要指导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学会有效的情绪调节。有效的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感体验、减轻焦虑程度等,降低这些负性情绪对人们的影响,有益于身心健康。
(3)要指导和督促农村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小结
1、结束“留守”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的根本
2、并非所有的农村留守儿童都存在思想品德问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