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复习题2016.15.doc

发布:2016-01-10约9.64万字共5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各章期末复习题 绪论、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 D 。 A.教育 B.训练C.保育 D.保育和教育 2.欧美发达国家创制出指称学前教育的新名词是 A 。 A.ECCE B.ECCCC.CCCE D.EECE 3.学前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是学前教育者、学前受教育者、 B 。 A.教育手段 B.学前教育措施C.保育设备 D.教育内容 4.学前教育内容是学前教育活动中的“B ”和“ ”的内容。 A.身体、心理 B.保、教C.教育、教学 D.游戏、教学 5.社会学前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在由社会建立的专门化的 C 中实施的学前教育。 A.幼儿园B.托儿所C.学前教育机构 D.学前班 6.我国社会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幼儿园、托儿所、 C 。 A.日托中心 B.家庭日托C.学前班 D.幼儿学校 7.学前教育学是以 B 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 A.幼儿园 B.学前教育现象C.学前教育目的D.学前教育规律 8.学前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是 C 的《幼儿园教育学》的于1861出版。 A.夸美纽斯 B.杜威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9.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 A 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 A.感官 B.眼睛C.身体 D.大脑 二、填空 1.家庭学前教育是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子女实施的学前教育。 2.学前教育肩负着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促使他们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任务。 3.学前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 学前教育问题 。 4.学前教育学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有 观察法 、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三、概念解释 1.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学前教育是对3岁到6岁或7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2.学前教育学: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 3.幼儿园: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4.家庭学前教育: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学龄前子女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5.社会学前教育:专职人员在由社会组织建立的专门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6.观察法: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 7.文献法:通过搜集、查阅、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的研究方法。 8.调查法:以访谈、问卷、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某一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现状、成因、发展等方面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作出概括的研究方法。 9.实验法: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观察、测量等手段,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四、分析 1.你对我国“托幼一体化”、取消学前班等现象有何看法? 参考要点:当代社会学前教育形式多样,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是我国学前教育的最主要的形式。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将托儿所和幼儿园的职能合并的“托幼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上述幼儿园开始早教班、早教中心的做法就是这一趋势的体现。但“托幼一体化”可能带来对0-3周岁婴儿实施野蛮“潜能开发”的后果,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而近年来,随着学前班在发展中出现“小学化”倾向等问题,不少地方提出取消学前班,或者将学前班改为幼儿园。这类主张从改善学前教育质量的角度看是合理的,但是,在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尚不平衡的情况下,能否一刀切地取消学前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谈谈你对学前教育任务的理解。 要点:(1)研究学前教育现象。(2)研究学前教育问题。 3.谈谈你对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的看法。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有着不同于其他教育事业的独特的特点。通过学前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认识学前教育,形成比较合理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学前教育学通过对学前教育现象、学前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学前教育规律,提出并验证解决问题的原则和基本方法,对学前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当然,学前教育指导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学前教育研究水平的高低。只有那些能真正反映学前教育本质、清楚揭示学前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才能有效地指导学前教育实践。 第一、二章 一、选择题 1.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是指学前教育具有的 B 的特征。 A.教育性 B.奠基性C.保育性 D.终点性 2.学前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开端,而且是 A 链条的起点。 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