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第二章【28页】.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财务审计基础知识 一、企业财务审计的目标 1、企业财务审计的总目标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审计人员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一是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二是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 认定: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要素确认计量列报所做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具体审计目标与认定密切相关) 如:资产负债表中列报,应收账款100万 意味着认定如下: (1)记录的应收账款是存在的 (2)应收账款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 (3)所有应当记录的应收账款已经记录 (4)记录的应收账款被审计单位所有 三、审计具体目标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记入财务报表, 它主要与财务报表要素的高估有关。 (2)完整性: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它主要与财务报表要素的低估有关。 三、审计具体目标 (3)准确性: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防止记录金额错误。 (4)截止: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防止交易提前到本期或推迟到下期确认。 (5)分类: 如将出售固定资产收入记录为营业收入。 三、审计具体目标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1)存在: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2)权利和义务: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的权利,负债是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3)完整性:已存在的金额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以恰当的金额记录。 与列报相关的的审计目标 四、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定义 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证据的类型 1、按审计证据来源:内部证据、外部证据。 一般而言,内部证据不如外部证据可靠。 四、审计证据 如果内部证据在外部流转,并获得其他单位的承认,其可靠性较强。如销售发票、付款支票, 外部证据直接提交给CPA,或CPA自己动手编制的计算表、分析表,比由被审计单位持有并提交给CPA的证据可靠。 所以CPA利用审计证据时,应注意审计证据的弱点,保持合理的谨慎和职业怀疑态度。 四、审计证据 2、按照审计证据的形式: (1)实物证据: 一般通过观察或监盘获取,可以证明实物资产的存在,但是不能证明其价值和所有权。 (2)书面证据:会计资料,合同文件等 (实物证据与书面证据,一般属于基本证据) (3)口头证据:证明力较差,辅助证据 (4)环境证据 :辅助证据 四、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特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最低数量要求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质量要求 ① 相关性 :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相关 ② 可靠性:可靠性的比较,受来源和性质的影响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但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仅靠获得更多的审计证据无法弥补。 五、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 是指审计人员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 综合类:如审计计划、审计总结 业务类:如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 备查类:如会议记录,经济合同 五、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 被审计单位名称; 审计项目名称; 审计项目时间或期间; 审计过程记录; 审计结论; 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 五、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三级复核制度) 第一级复核。 第二级复核。 第三级复核。 新审计准则分为二个层次复核: 1、项目组内部复核 项目负责人 2、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五、审计工作底稿 所有权和保管 审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 属于接受委托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60(或业务终止日后)天内。 审计工作底稿经分类整理,形成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 , 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期满前不得删除或废弃审计工作底稿。 六、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审计重要性的概念: 指被审计单位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以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审计重要性的确定: 1、报表层次: 一般采用资产总额的0.5%~1%,主营业务收入0.5%~1% ,净资产的1% ,净利润的5%~10% 如果不同报表或不同标准计算出的重要性金额不同,那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以较低的重要性水平为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