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基本知识介绍【15页】.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审计的基本知识介绍 什么是审计? 1991年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 审计是指对某一企业的财务报表或有关的财务信息进行的独立审查并发表意见。 审计活动基本特征 审计的三大分支 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 审计发展历史——政府审计 政府审计 审计发展历史——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 由公司董事会或其下属审计委员会领导 由公司总经理直接领导下,各职能部门之上 由财务部门的主计长领导 上述三种的独立性逐渐地降低。 审计发展历史——民间审计 英国“南海公司” 案 案情介绍 1710年,牛津伯爵罗伯特·哈里根建议下成立,帮助政府处理国债,并拥有大西洋的白银和黑奴的贸易垄断权。 1720年,西欧三大都市同时出现了空前的特大股市投机狂潮。 南海公司在此期间的表现:——发行过程中舞弊 ——宣布宏伟计划 ——飞扬的股价 1720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泡沫公司取缔法》 此后,南海公司的表现——股价速降 ——群情激愤 1720年9月,英国议会组成了13人的特别委员会,聘请查尔斯·史耐尔查帐 英国南海公司案 案件的影响 1721年,查尔斯提交了世界上第一份由独立的会计师经过查帐后向委托人提供的审计报告。——审计史上的里程碑 英国议会决定没收南海公司全体董事的个人财产,逮捕了一名负直接责任的经理,严厉取缔一切股份公司 直到1825年才废除了《泡沫公司取缔法》 为什么出现审计 委托代理理论与信息理论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是审计产生的前提 理性的经济人只是为了实现自身的目的。 * 审计人员 检查测试 企业经济业务与财务报表 既定的标准 审计报告 委托人 吻合与否 本资料来源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 更多资料请访问精品资料网() 按审计主体分类 区别 政府审计 民间审计 内部审计 审计对象 审计权限 审计方式 审计手段 报告的法律效力 独立性 审计 财务审计 管理审计 注重对过去会计资料的检查 重点是会计程序和会计控制的测试检查; 审计标准是有关法律、会计法规; 侧重监督 审计人员财务出身 注重未来情况即对机会成本的检查; 重点对整个企业及其责任以及以利益为中心的分析评价; 非财务数据占绝大多数 审计人员须熟悉企业 审计的标准不确定 遵循性审计 周王 天 地 春 夏 秋 冬 小宰 大府 司会 宰夫 春秋:审计监督制度—上计 宋朝:审计院 北洋政府:中央审计处 新中国:82审计法/83年审计署 立法模式 司法模式 行政模式 独立模式 政府审计隶属国家立法机构将审查结果报告立法机构 英美等国采用 政府审计具有司法权,政府审计不仅有审查权,还有裁决的权力 法国等采用 政府审计是国家行政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国家行政机构负责 东欧、北欧等采用 独立性比其他三种相对要弱 政府审计独立于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之外,只对法律负责 现代内部审计职业出现 1941 V·布克林(Victor Brink)出版了第一部系统论述内部审计的专著《内部审计学》 J·B·瑟斯顿(John·B·Thurston)领导下,24名内部审计师在美国成立了内部审计协会 诞生的标志 南海公司破产案 英国起源 美国发展 1980年,提出设立会计顾问处 1988年,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 1989年,注册审计师协会成立 1995年,两会合并为注册会计师协会 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和注册会计师三会合并 会计报表 所有者 经营者 财产资源 审计 审计人员 审计报告 安全性 增值 效用极大化的争论 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 报告制度 激励机制 监督体系 软约束 成本与效率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