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第1部分:饲料与营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标准第1部分:奶牛的饲料与营养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奶牛饲料的分类、组织原则,常规饲料的营养价值,饲料加工、储存技术及质量标准,奶牛的营养需要标准。
本部分适用于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所属牛场。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常用饲料术语的定义
干物质(DM)
指饲料中除水份之外的物质,包括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矿物质和维生素。
粗蛋白 (CP)
饲料中含氮物质的总称。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物(游离氨基酸、硝酸盐、氨等)两部分,等于饲料中含氮量乘以6.25。
降解蛋白质(RDP)
饲料蛋白进入瘤胃后,部分蛋白在微生物作用下,降解为氨和氨基酸,这部分蛋白称为降解蛋白质。
非降解蛋白(UDP)
饲料蛋白进入瘤胃后,部分蛋白不发生变化,直接进入瘤胃后的消化道(包括真胃和小肠),然后被吸收,这部分蛋白称为非降解蛋白质。
能氮平衡
当碳水化合物不足时,蛋白营养供应不足,能量处于不平衡状态;当碳水化合物充足时,蛋白营养供应过剩,过剩的能量转化为脂肪,这个机体自动调节的生理过程成为能氮平衡。
粗脂肪
饲料中的粗脂肪可分为真脂肪与类脂肪两大类。真脂肪由脂肪酸和甘油结合而成,类脂肪由脂肪酸、甘油及其它含氮等结合而成。用乙醚浸泡饲料测定脂肪含量所得的醚浸出物中除真脂肪外,尚有叶绿素、胡萝卜素、有机酸及其它化合物,因此总称为粗脂肪。
粗纤维(CF)
粗纤维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角质等组成,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饲料中最难消化的营养物质。为了更准确的评价饲料中粗纤维的品质,粗纤维又可分为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
中性洗涤纤维(NDF)
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即细胞壁成分,指饲料中不溶于中性洗涤剂的那一部分物质,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角质蛋白、木质化含氮物质等。
酸性洗涤纤维(ADF)
对于细胞壁成分用酸性洗涤剂进行处理,半纤维素等可全部溶解,而其它不溶于酸性溶液的部分,称为酸性洗涤纤维,包括纤维素、木质素等。
净能(NEL)
指奶牛维持与产奶需要的能量。因饲料能量供维持和产奶的利用效率大致相等,因此用产奶净能(NEL)表示奶牛维持与产奶的能量需要。包括:产奶净能、妊娠净能、维持净能。
奶牛能量单位(NND)
为我国奶牛饲养标准中规定的奶牛营养单位之一。一个奶牛能量单位相当于1kg含乳脂4%的标准乳的能量,即750卡产奶净能。
NND=产奶净能/750。
日粮结构
指奶牛每天采食的所有饲料中,粗饲料、精饲料、矿物质等各种饲料的构成情况。
全混日粮(TMR)
全混日粮是根据奶牛营养需要,把粗饲料、精饲料及辅助饲料等按合理的比例及要求,利用专用饲料搅拌机械进行切割、搅拌,使之混合均匀、营养平衡的一种日粮。
精粗比
指奶牛日粮中来源于精饲料和粗饲料的干物质比例。
可消化总养分(TDN)
可以被吸收利用的养分之和,包括可消化粗蛋白、可消化粗纤维、可消化无氮浸出物和可消化粗脂肪。
TDN=可消化粗蛋白+可消化粗纤维+可消化无氮浸出物+可消化粗脂肪*2.25
公式中可消化粗脂肪乘以2.25,这是因为按照Atwater的实验数据而规定的,可消化脂肪的燃烧热约为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2.25倍。
饲料的分类
按生产应用的习惯可分为:
粗饲料
一般指容积大、粗纤维成分含量高(粗纤维/干物质≥18%),可消化养分含量低的饲料。
常见的有:青贮类饲料(玉米青贮)、干草类饲料(羊草、苜蓿、黑麦草、稻草、麦秸等)、青绿饲料(青草、青苜蓿等)。
精饲料
一般指容积小、粗纤维成分含量低(粗纤维/干物质18%),可消化养分含量高的饲料。包括: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
能量饲料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粗蛋白质含量低于20%的饲料。常见的能量饲料:谷实类(玉米、麦类)、糠麸类(小麦麸等)、淀粉质块根、块茎、果类饲料等等。
蛋白饲料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粗蛋白质含量高于20%的饲料。常见的蛋白饲料:饼粕类(豆饼、豆粕、棉籽饼、菜籽饼、胡麻饼、玉米胚芽饼等)、动物性饲料(鱼粉等)、尿素等等。
糟粕类及块根类饲料
常见的有:鲜啤酒糟、玉米淀粉渣以及鲜胡萝卜等。
矿物质饲料
常见的有:食盐、含钙磷类矿物质(石粉、骨粉、磷酸钙、磷酸氢钙、轻体碳酸钙等)等等。
添加剂饲料
包括: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
常见的营养性添加剂:维生素添加剂、微量元素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尿素等。
常见的非营养性添加剂:抗生素添加剂、促生长添加剂、保护剂、缓冲剂等。
特殊类饲料
常见的有:牛乳、代乳料等特殊类饲料等。
北京地区常用饲料营养成分
见附录A
奶牛饲料的组织原则
根据牛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