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新人教版15诫子书.pptx

发布:2020-05-02约2.75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诸葛亮;你知道他有哪些事迹吗?;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八阵图》 ;诸葛亮(181—234): 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 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其对后代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 《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精确翻译与理解文章,注意积累警句。 3、领会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拳拳亲情。;听经典诵读 体会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殷殷期望。 ; 诫子书;翻译:;(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 “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第六课:速度的力量。 “淫慢则不能励精”;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治性”;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3、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4、文本作者抓住一个“ ”字, 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请分别找出原句。;5.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      议论文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论点     证明论点   总结论点  论题     论证方法   提出号召        (事实、道理  诚恳告诫         比喻、对比)         论证角度           (正面、反面)                                                              ;提出论点;结构梳理;1、 本文的名句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 本文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句(提出论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 诸葛亮写信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须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4、 从哪几方面论述:学习、做人 对比论证 5、 文中道出了哪几层关系? 学与静、学与才、学与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