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诫子书》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shì)忠武侯。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其于建兴十二年在五丈原逝世。 诸葛亮一生为中兴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木牛流马 诸葛连弩 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制作了一种连弩,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 八阵图 八阵图传说是由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亮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挡十万精兵。 诸葛村 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诸葛亮后裔的聚居地,现存有209座明清民宅建筑。 村落格局按九宫八卦图式而建,整体布局以村中钟池为中心,全村房屋呈放射性排列,向外延伸八条弄堂,将全村分为八块。村内弄堂似通非通,似连非连,曲折玄妙。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后人评价 刘备之德近乎伪,孔明之智近乎妖。 ——鲁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 后人评价 1、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2、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 三顾茅庐 火烧赤壁 舌战群儒 与诸葛亮有关的歇后语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空城计——迫不得己 诸葛亮招亲——重才轻貌 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 诸葛亮战吊孝——装模作样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诵读 全文,注意读音和停顿。 夫(fú) 淡泊(dàn)(bó) 淫(yín)慢 遂(suì) 庐(lú) 放声朗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品行,以宁静专一来 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 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 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 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就无法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 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 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 坐守穷困的房子,那时又怎么来得 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无法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穷困的房子,那时又怎么来得及! 1、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 远”的座右铭,这两句千古名句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成 语 3、文中展现“学”与“才”、“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