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公共行政学教学课件.ppt

发布:2020-02-03约2.8万字共2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行政监督 第一节 行政监督概述 一、行政监督的含义 行政监督是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社 会团体、公民及国家行政组织自身对行政执行过 程和行为所实施的监督。 二、行政监督的特点 法制性 多样性 强制性 全民性 经常性 公开性 第七章 行政监督 第二节 外部监督机制 一、立法监督 立法监督的主要内容按各级国家立法机关的权限有所不 同,一般包括: 1.监督宪法的实施 2.监督由各级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3.监督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等的合宪性、合法性 4.监督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和行为的合 宪性、合法性 5.按所辖权限监督并有权罢免同级政府行政领导人 6.审批各级预算、决算、经济计划及其执行情况 7.处理国家机关之间的权限争端等等 第七章 行政监督 立法监督的形式一般包括: 1、质询:指立法机关议员个人或集体以书面或口头方式 就政府行政活动有关事项向政府首脑或部长提出问题, 并要求其即席或书面答复。质询往往导致一般性辩论并 带来政治后果。 2、提出不信任案或不信任表决 3、任命(1)由立法机关直接选举和任命;(2)由立 法机关决定人选提交国家元首任命。我国即是这种情 况;(3)由立法机关批准或赞同行政机关的有关任命 4、弹劾:指立法机关对政府高级官员违法失职进行控告 和制裁的一种制度。 第七章 行政监督 5.罢免:指立法机关对于任期末满的违法失职人 员用投票方式免去其行政职务。此制度一般适用 于各级立法机关对同级政府官员的监督。 6.审批。指立法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政府的 预算、决算、经济计划、重大行政事项、施政性 方针和政策等的制度。 7.国政调查。指立法机关为了解政府的行政执行 活动情况实行有效监督所进行的专门性调查或检 查。 第七章 行政监督 二、司法监督 司法监督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国家行 政机关所实施的监督。 法院进行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有下列两种: 1.违宪审查 2.行政诉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有关具体行政行 为不服,以行政机关为被告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这项制 度是司法机关通过审理行政案件,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 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法律制度。 第七章 行政监督 三、政党监督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对政府的监督活动有下列一些特点: 1.监督是争夺政权的手段 2.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议会斗争过程中 3.注重对政府政策的控制和影响 第六章 人事行政 人事行政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公共行政组织的正常运行。任何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1.组织本身对外界人员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够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获得充足的、高素质的人力后备资源; 2.能够使组织内部的成员保持安心稳定状态,集中精力工作,把组织作为一种归属和依靠; 3.能够使组织成员产生内在激励的力量,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工作,把组织目标的实现视为个人成就和事业的成功。 这三种基本条件都与人事行政的职能和任务有关,同时也突出了人事行政的重要性,促进了人事行政的研究和实际工作。 第六章 人事行政 在人事行政领域中,存在着下列三种持续发展的趋势: (一)日益注意规章制度及法律的作用,促进人事行政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二)日益注意人与事的实际结合程度,促进了人事行政的定量化和科学化 (三)日益注意人的因素和人的实际工作效率,促进了人事行政的政策考虑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第六章 人事行政 第二节 中国公务员制度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一)酝酿阶段(1984年—1987年10月) 开始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并使国家机关的一切工作在法制轨道上运行。 (二)决策阶段(1987年10月—1988年4月) 中央组织部牵头,组织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专题小组,将《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草案)》更名为《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的名称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出现。1987年党的十三大决定在国家行政机关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第六章 人事行政 (三)制定阶段(1988年5月至1993年8月) 1989年开始在国家审计署等部门试行国家公务员制 度,1992年党的十四大,再次提出“尽快推行国家公务员 制度”,1993年4月24日国务院第二次常委会议通过了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 (四)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初步推行 1。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对我国干部人事制 度的一项重大改革。 2。1993年10月1日起,争取用3年或更多一点时间,在 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起国家公务员制度。 第六章 人事行政 3。推行国家公务员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