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程材料成型课件--金属塑性加工工艺设计介绍.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制定工艺规程的目的:
组织生产过程
规定操作规范
控制和检查产品质量;自由锻工艺规程的内容:
根据零件图绘制锻件图
确定坯料的质量和尺寸
确定锻造工序
选择锻压设备
确定锻造温度范围、加热冷却规范
填写工艺卡片;1. 绘制锻件图--以零件图为基础
;1. 绘制锻件图
1) 锻件敷料:是为了简化锻件形状,便于锻造而加上去的一部分附加金属。当零件上带有较小的凹槽、台阶、凸肩、法兰和孔时,皆需增加敷料。;1. 绘制锻件图
1) 锻件敷料:是为了简化锻件形状,便于锻造而加上去的一部分附加金属。当零件上带有较小的凹槽、台阶、凸肩、法兰和孔时,皆需增加敷料。;1. 绘制锻件图
2)机械加工余量:一般自由锻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都较差,达不到零件图的要求,在锻件的加工表面应增加供切削加工用的余量,称之为锻件机械加工余量,简称锻件余量。 材料,形状,尺寸,批量大小;1. 绘制锻件图;1. 绘制锻件图
3)锻件公差:在锻造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终锻温度的差异、锻压设备工具的精度和操作技术水平的差异等,使得锻件实际尺寸不可能达到公称尺寸,允许其有一定的误差,称为锻件公差。;2. 毛坯质量和尺寸的计算
2)毛坯尺寸:
计算圆形截面毛坯直径(或方形截面边长)的公式:
当头道工序为拔长时,坯料截面积的 大小应保证能够得到所要求的锻造比 ,通常原毛坯直径按下式计算:
;3. 确定锻造工序
锻造工序的内容包括:变形工序的选择、决定工序顺序、设计工序尺寸等。
锻件所需变形工序及工序顺序应根据锻件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并考虑具体生产条件等而确定。 ;3. 确定锻造工序
;3. 确定锻造工序
1)盘类件:镦粗(或拔长及镦粗)、冲孔;3. 确定锻造工序
1)盘类件:镦粗(或拔长及镦粗) 、冲孔;3. 确定锻造工序
1)盘类件:镦粗(或拔长及镦粗)、冲孔;3. 确定锻造工序
2) 轴类件:拔长(或镦粗及拔长)、切肩、锻台阶;3. 确定锻造工序
2)轴类件:拔长(或镦粗及拔长)、切肩、锻台阶;3. 确定锻造工序
2)轴类件:拔长、切肩、锻台阶;3. 确定锻造工序
3)筒类件:镦粗、冲孔、芯轴上拔长;3.确定锻造工序
3)筒类件:镦粗、冲孔、芯轴上拔长;3.确定锻造工序
4)环类件:镦粗、冲孔、芯轴上扩孔;3.确定锻造工序
4)环类件:镦粗、冲孔、芯轴上扩孔;3.确定锻造工序
5)曲轴类件:拔长、错移、锻台阶、扭转;3.确定锻造工序
6)弯曲类件:拔长、弯曲;4. 选择锻造设备
自由锻常用设备为锻锤和水压机两种。这些设备虽无过载损坏问题,但若设备吨位选得过小,则锻件内部锻不透,且生产率低,反之,若设备吨位选得过大,不仅浪费动力,还会因为设备工作速度低而影响生产效率和增加生产成本。
锻造设备的选择主要与变形面积、锻件材质和变形温度等因素有关。在自由锻中,变形面积由锻件大小和变形工序性质来确定。由于镦粗时锻件与工具的接触面积相对于其它变形工序要大得多,而很多锻造过程又均与镦粗有关,因此常以镦粗力的大小来选择设备。
;5. 确定温度范围
锻造温度范围是指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之间的温度范围。金属在锻造前的加热是为了提高金属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减小锻造设备的吨位。
锻造温度范围应在保证不出现过热和过烧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始锻温度,使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和较低的变形抗力,以减少锻造火次,提高生产效率。; ;;;;;;;;; 模锻工艺规程的内容:
根据产品零件的形状、尺寸、技术要求和生产批量,结合具体生产条件合理地选择模锻工艺方案
设计锻件图
计算坯料的质量和尺寸
确定模锻变形工序
选择锻造设备
确定锻造温度范围、加热和冷却规范
确定锻后热处理规范
填写工艺卡片;1.模锻工艺方案的选择
1)模锻工艺方案的选择
同一锻件可以在不同设备上采用不同的工艺方案制造。不同的工艺方案所用的工艺装备(设备和模具等)不同,其经济效果也不同。
当生产批量较大时,可采用模锻锤或热模锻压力机;若批量不太大时,可采用螺旋压力机或在自由锻锤上用简易模进行模锻成形。
无论采用哪种工艺方案必须保证锻件的质量要求,工艺方案的选择还必须考虑工厂的具体条件,尽量根据工厂目前的设备状况选择合理的工艺方案。 ;1.模锻工艺方案的选择
2)模锻方法的选择
单件模锻:多数锻件是单个模锻,即一个坯料只锻一个锻件。
调头模锻:指用可供两个锻件用的坯料,整个加热,锻成第一个锻件之后,180°调头,用钳子夹住第一个锻件再锻另一个锻件的方法。
一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