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培训课件--认识中医食疗.PPT

发布:2016-10-27约6.5千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饮食治疗原则 平衡膳食 在日常生活中力求饮食多样化,荤素搭配,平衡膳食。 《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即以谷类食物滋养人体,动物类食品补益脏腑,蔬菜水果作为副食补充,这样配制的膳食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比例适当。 避免五味偏嗜是保持身体健康、防止疾病的基本保证。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体质、具体病证予以相应膳食。最终到达“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 饮食治疗原则 辩证施食 辩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医食疗的精髓之一。 辩证施食是由辩证与施食互相联系的两个部分所组成。辩证不是各种症状的简单罗列,而是通过对症状、舌苔、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找出内在的联系,得出证型的概括,并以此作为治疗处方的重要依据。 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施食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 辩证施食 辩证 实证:形体壮实,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厚苍老,脉实有力等 寒证:怕冷喜暖,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迟等 热证:口渴喜冷,身热出汗,舌红苔黄,脉数 《黄帝内经》中指出“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泻实类食物共20类) 饮食治疗原则 顾护脾胃 中医学认为“胃为水谷之海”、“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二者互为表里,共同协作完成食物的受纳、腐熟、消磨和对精微物质的吸收与输布,进而滋养五脏六腑,肌肉筋骨、皮肤毛发,所以脾胃为人体的后天之本。如果脾胃失健,就会变生他病。如胃气不和,受纳失司,则进食减少恶心、呕吐。脾胃运化无力,则出现腹胀便秘、疲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等一派虚弱的征象。因此脾胃功能的强弱对于疾病的传变、转归、康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不论是以食健身还是以食治病,都要注意补益脾胃以生气血,顾护脾胃而不伤中州。此外,平时要饮食有节,不加重脾胃的负担。 饮食治疗原则 以食为主 在中医饮食疗法中,常可以看到食物与药物同用的现象。如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产后血虚腹痛;人参胡桃汤治疗肺虚久咳久喘。食物与药物的性能相通,二者配合应用,可以更好地发挥疗效。 然而中医食疗并非都一定要添加药物,一般情况下还是尽量选用食物,以食平疴,必要时才可用少量药物起着画龙点睛的效果。 药物的选择主要选用药食兼用的天然之品较为适宜。如枸杞子、山药、茯苓、薏苡仁、冬虫夏草、麦冬、菊花、豆蔻、桂皮、茴香等。 饮 食 宜 忌 饮食宜忌 “饮食宜忌”指的就是有关食物“所宜”与“非所宜”的诸般情况 中医学在饮食与病情宜忌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值得借鉴 病中宜忌(生、冷、发物、辛辣、油腻、腥膻) 服药宜忌(茶叶与多种药物发生化学反应,薄荷忌蟹肉) 胎产宜忌。 饮 食 宜 忌 胎产宜忌 怀孕、分娩是特殊生理时期,饮食要格外注意。 妊娠期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的需要,应给予营养滋补的食物,避免吃辛热温燥、不易消化的食物。 分娩后的乳母可多用鸡、鸭、鱼、牛肉、猪蹄炖汤喝,既补充营养,又促进乳汁分泌。避免生食寒冷或辛辣之物。但也不要禁忌太多,以免影响母亲及乳儿的健康。 现代人饮食保健误区 心理浮躁:如要求短、平、快;期望抗衰老和长生不老。 机械简单:如追求一方一药即能解决问题;相信广告、追逐所谓新产品。 追求疗效:如厂家和商家有意将保健品误导为药品;健康无病者也希望从保健品中获得疗效。 忽视安全:药食不分、天然与合成不辨、有毒与无毒不止(药以治病因度为能;有病则病受之,无病则人受之)。 中医食疗 与大众保健 中医食疗与大众保健 主要内容 一、认识中医食疗 二、四季食疗与进补 三、中医常见病症的食疗 认 识 中 医 食 疗 认识中医食疗 中医食疗的概念 中医食疗的指导思想 食物的性能 食物的治疗作用 饮食治疗原则 饮食宜、忌 中医食疗的概念 何谓中医食疗 中医食疗实际应称为中医药膳食疗。它是中医药学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烹饪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底蕴,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以传统科学的研究成果(包括中医药学及其他相关学科)为核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的思想 何 为 药 膳 与 食 疗 药膳:以药配膳,以食为形。药,中药即天然的动植物药(其中有不少能药食兼用)。 食疗:以食为疗。利用食物的特性或调节膳食中的营养成分,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古人很早就发现不少食物兼备营养保健和防疗疾病两大功能,既可以解决人类生存问题,还能提高其生存质量。(板栗) 食物性质比较平和,作用缓慢,没有毒副作用,药物偏性较大,作用比较峻烈。 药膳与药物的区别 药膳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药物是祛病救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在应用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有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