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工程地质学复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程地质学复习概述
第一章?? 岩石和地质结构
第一节 主要造岩矿物
矿物——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物质,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单位。(一)矿物的分类
结晶质矿物、非结晶质矿物(玻璃质矿物、胶体质矿物)
(二)矿物的形态
单体形态:
①片状、鳞片状,如云母、绿泥石等。②板状;③柱状;④立方体状;⑤菱面体状;⑥菱形十二面体状。另有多面体状和针状。
集合体形态:显晶集合体;隐晶、胶态集合体
(三)矿物的光学性质
颜色 是矿物对光线吸收和反射的物理性能。
条痕 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
光泽 矿物表面对光的反射能力。
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
透明度 矿物透光能力的大小。
(四)矿物的力学性质
硬度 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
解理 矿物被敲打后,沿一定方向规则破裂的性质
断口 完全不具有解理性的矿物,在锤击后沿任意方向发生不规则断裂,其断裂面称为断口。
第二节 岩 石
岩石是在地壳中按一定规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共生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天然集合体。 根据岩石的成因类型,岩石可以分为三类:
岩浆岩 炽热的岩浆液体,自地下深处上升,由于温度降低,结晶而成的固体。
沉积岩 由堆积和压密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 当温度上升或压力增大,或二者兼有时,可由任何类型的原岩形成。
2.1 岩浆岩
一、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岩浆:地壳下面存在着的处于高温高压下的,以硅酸盐为主的熔融状态的物质。
岩浆岩: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入地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降低,最终冷凝而成的岩石。
岩浆作用: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岩浆沿着地壳中薄弱、开裂的地带向地表方向运动的作用。
侵入作用 岩浆上升未达地表,在地壳中逐渐冷凝的作用
喷出作用 岩浆上升,冲出地表而冷凝的作用
岩浆岩的基本类型
侵入岩:深成岩(>3km) 一般具有粗粒结构 ; 浅成岩(≤3km) 一般具有中粒结构
喷出岩:一般为细粒结构、微晶结构或隐晶结构
二、岩浆岩的地质特性
(一)岩浆岩的结构
1.按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半晶质结构
2.按矿物颗粒绝对大小可分为:显晶质结构(伟晶结构,粒径>10mm;粗粒结构,粒径>5mm;中粒结构,粒径2~5mm;细粒结构,粒径0.2~2mm;微粒结构,粒径<0.2mm)隐晶质结构
3.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及似斑状结构
(二)岩浆岩的构造: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珍珠构造、绳状构造、枕状构造
(三)岩浆岩的矿物成分:最常见的是石英、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几种矿物。
2.2 沉积岩
一、概念:指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原岩经风化破碎、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二、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母岩的风化破碎作用、沉积物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沉积物的成岩作用
三、沉积岩的地质特性
(一)沉积岩的结构
碎屑结构、泥状结构、化学结构、生物化学结构
(二)沉积岩的构造
岩层:在地质特性上与相邻层不同的沉积层。
夹层:夹在厚层中间的薄层称为夹层。
层的尖灭与透镜体:若岩层在横向延伸方向不大的范围内,一侧逐渐变薄而消失,称为层的尖灭;若两侧均尖灭时,则称为层的透镜体。
层面:分隔不同性质岩层的分界面。可以是平面,但大多是曲面。
层的厚度:上下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层的厚度。(巨厚层 >1.0m 厚层 0.5~1.0m
中厚层0.1~0.5m 薄层0.001m~0.1m 微层<0.001m )
层理:指一个岩层中矿物或岩屑的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和颜色不同的层交替时显示出来的纹理。(水平层理、单斜层理、交错层理、波状层理)
层面构造:在沉积岩岩层层面上往往保留有反映沉积岩形成时的流体运动,自然条件的变化所遗留下来的痕迹,称为层面构造。
顶面构造(波痕、泥裂、鸟足迹、虫痕、雨痕、脚印)
底面构造(底冲刷、槽模)
结核:指包裹在沉积岩体中某些矿物集合体的团块。其成分、结构、颜色等一般与围岩不同。
化石:指埋置在沉积岩中的各地质时期古生物的遗体和遗迹,是沉积岩独有的构造特征,是研究地史、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三)沉积岩的矿物成分
常见矿物:石英、长石、白云母
特有矿物:盐类矿物、碳酸盐矿物、粘土矿物、生物组分
几乎无: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四、沉积岩分类:碎屑岩类(碎屑+胶结物+杂质):角砾岩、砾岩、砂岩
粘土岩类(主要是粘土矿物组成,粘土矿物颗粒直径常小于0.005mm,含量>50%)
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
2.3 变质岩
一、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变质作用——指原岩基本上在固态下,主要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