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点与公式总结.doc

发布:2016-08-23约1.19万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随机事件 一、给出事件描述,要求用运算关系符表示事件: 二、给出事件运算关系符,要求判断其正确性: 2)概率 古典概型公式:P(A)= 实用中经常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计算 例1:将n个球随机地放到n个盒中去,问每个盒子恰有1个球的概率是多少? 解:设A:“每个盒子恰有1个球”。求:P(A)=? Ω所含样本点数: Α所含样本点数: 例2:将3封信随机地放入4个信箱中,问信箱中信的封数的最大数分别为1、2、3的概率各是多少? 解:设Ai :“信箱中信的最大封数为i”。(i =1,2,3)求:P(Ai)=? Ω所含样本点数: A1所含样本点数: A2所含样本点数: A3所含样本点数: 注:由概率定义得出的几个性质: 1、0P(A)1 2、P(Ω)=1,P(φ) =0 3)概率的加法法则 定理:设A、B是互不相容事件(AB=φ),则: P(A∪B)=P(A)+P(B) 推论1:设A1、 A2、…、 An 互不相容,则 P(A1+A2+...+ An)= P(A1) + P(A2) +…+ P(An) 推论2:设A1、 A2、…、 An 构成完备事件组,则 P(A1+A2+...+ An)=1 推论3: P(A)=1-P() 推论4:若BA,则P(B-A)= P(B)-P(A) 推论5(广义加法公式): 对任意两个事件A与B,有P(A∪B)=P(A)+P(B)-P(A B) 补充——对偶律: 4)条件概率与乘法法则 条件概率公式: P(A/B)=(P(B)≠0) P(B/A)= (P(A)≠0) ∴P(AB)=P(A/B)P(B)= P(B / A)P(A) 有时须与P(A+B)=P(A)+P(B)-P(AB)中的P(AB)联系解题。 全概率与逆概率公式: 全概率公式: 逆概率公式: (注意全概率公式和逆概率公式的题型:将试验可看成分为两步做,如果要求第二步某事件的概率,就用全概率公式;如果求在第二步某事件发生条件下第一步某事件的概率,就用逆概率公式。) 5)独立试验概型 事件的独立性: n重贝努里试验:课本P58 另两个解题中常用的结论—— 1、定理:有四对事件:A与B、A与、与B、与,如果其中有一对相互独立,则其余三对也相互独立。 2、公式: 3)、关于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问题 1、求分布列: ⑴确定各种事件,记为?写成一行; ⑵计算各种事件概率,记为p k写成第二行。得到的表即为所求的分布列。 注意:应符合性质—— 1、(非负性) 2、(可加性和规范性) 补例1:将一颗骰子连掷2次,以??表示两次所得结果之和,试写出?的概率分布。 解:Ω所含样本点数:6×6=36 所求分布列为: 补例2:一袋中有5只乒乓球,编号1,2,3,4,5,在其中同时取3只,以?表示取出3只球中最大号码,试写出?的概率分布。 解:Ω所含样本点数:=10 所求分布列为: 2、求分布函数F(x): 分布函数 第1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排列组合公式 从m个人中挑出n个人进行排列的可能数。 从m个人中挑出n个人进行组合的可能数。 (2)加法和乘法原理 加法原理(两种方法均能完成此事):m+n 某件事由两种方法来完成,第一种方法可由m种方法完成,第二种方法可由n种方法来完成,则这件事可由m+n 种方法来完成。 乘法原理(两个步骤分别不能完成这件事):m×n 某件事由两个步骤来完成,第一个步骤可由m种方法完成,第二个步骤可由n 种方法来完成,则这件事可由m×n 种方法来完成。 (3)一些常见排列 重复排列和非重复排列(有序) 对立事件(至少有一个) 顺序问题 (4)随机试验和随机事件 如果一个试验在相同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而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止一个,但在进行一次试验之前却不能断言它出现哪个结果,则称这种试验为随机试验。 试验的可能结果称为随机事件。 (5)基本事件、样本空间和事件 在一个试验下,不管事件有多少个,总可以从其中找出这样一组事件,它具有如下性质: ①每进行一次试验,必须发生且只能发生这一组中的一个事件; ②任何事件,都是由这一组中的部分事件组成的。 这样一组事件中的每一个事件称为基本事件,用来表示。 基本事件的全体,称为试验的样本空间,用表示。 一个事件就是由中的部分点(基本事件)组成的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A,B,C,…表示事件,它们是的子集。 为必然事件,?为不可能事件。 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零,而概率为零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同理,必然事件(Ω)的概率为1,而概率为1的事件也不一定是必然事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