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紫竹调(江南丝竹)》精品教案.docx

发布:2025-02-28约2.2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Page1/NUMPAGESPages3

《江南丝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丝竹江南》第二课时“江南丝竹”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江南丝竹的流行地和主要乐器。

2、在欣赏《紫竹调》的基础上,学生初步了解江南丝竹“小、细、轻、雅”的音乐特点。

3、通过聆听《紫竹调》,引导学生对乐曲的“加花”手法进行分析、感受,了解江南丝竹的即兴演奏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江南丝竹“小、细、轻、雅”的音乐特点。

2、引导学生体验“加花”手法。

【学情分析】

课堂上的主人是学生,“以学论教”是新课程教学评价观的核心理念,所有一切的教都应顺应学生学的规律。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感知理解音乐、歌唱表演等一系列的基本能力,且极具参与的愿望和热情,这就使得在课堂上师生的交往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学习不仅有了保障,也完全是个体成长发展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八音之乐,了解乐器分类

1、复习旧知

(1)考考你:中国民族乐器可以分为哪四类?

(2)出示民族乐器分类表格

2、八音分类:

(1)在清代前,我国是根据乐器发音原理、制作材料以及性能的不同,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故称之为“八音”分类法,这种分类法是世界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2)播放江南丝竹《行街》片段。

问:视频中主要有哪些乐器在演奏?

《行街》中主要乐器属于“八音”中的什么类别?

3、简介“丝竹乐”

4、出示课题《江南丝竹》。

【设计意图】从旧知开始,引发学生对现代民族乐器分类知识的回顾和复习——再到世界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八音”,引发学生对古代乐器分类的关注——通过观看视频、说说乐器、想想类别,引发学生了解“丝竹乐”。

二、弦音和鸣,感受江南丝竹

(一)初识江南丝竹

1、简介江南丝竹(播放江南丝竹介绍片段)

提示:抓住视频中关于江南丝竹的关键点。

【设计意图】运用视频介绍“江南丝竹”,较好做到了视听结合,既能观察到其中的主要演奏乐器,又能聆听到曼妙的丝竹音乐,更主要的是抓住关键词后对于概念的掌握。这样的做法比起直接出示一个概念更能牢记。

2、欣赏江南丝竹《紫竹调》。

(二)体验江南丝竹的音乐特点

1、江南丝竹音乐的主要特点可以用“小、细、轻、雅”四字来概括。

2、“小”是指乐队编制的小型灵活,少则两三人,多则七八人。

3、“细”

(1)江南丝竹的“细”是指演奏风格上的细腻委婉。

(2)体验江南丝竹即兴演奏手法——“加花”

A、唱唱《紫竹调》的主题音乐。

B、欣赏《紫竹调》

问:主题音乐重复了几次?

每一次重复运用了哪件主奏乐器?

在多次的重复中,旋律是完全相同的吗?

C、笛子段落、二胡段落与原谱有什么变化?

出示原谱、笛子谱、二胡谱,分别听听“原谱段落”、“笛子段落”、“二胡段落”。

【设计意图】在了解“江南丝竹”艺术特点的过程中,教师没有逐一细致分析和感受,而是突出其中之一的“细”,让学生唱主题音乐,听主题音乐,思考问题等方法,启发学生自主发现“江南丝竹”艺术特点中“细”的手法。

D、什么是“加花”?

民间音乐中使曲调变化的手法。即在基本曲调上加花音,以增加曲调的华彩。

E、思考:你认为“加花”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F、体验“加花”手法

6·153︱6·153︱2·3216︱1—︱

35615653︱65615653︱()︱1—︱

【设计意图】这些看似简单的手法仅仅是教师讲授,或聆听音乐是无法真正感受其妙处的,只有让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氛围和环境中,去思考“为什么”,去体验“怎么做”,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感受“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

(4)江南丝竹即兴演奏介绍。

4、“轻”和“雅”

(1)你认为江南丝竹中的“轻”和“雅”两个特点指的是什么?

(2)“轻”是指乐曲让人轻快、轻松的感觉。

“雅”是指曲调典雅婉转、雅致细腻。

(3)脑力活动:为什么在江南丝竹乐队中没有选择音量比较大的唢呐,在打击乐器中也没有选择鼓、锣等音量大、节奏强烈的乐器?

【设计意图】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抛出“脑力活动”,激发了学生深入的研讨和思考,这样的研讨真正激发了学生的深层次思考,让整个课堂的学习达到了一个高度。

三、乐音萦绕,提升丝竹影响

1、江南丝竹八大曲

江南丝竹著名的八首乐曲是《欢乐歌》、《云庆》、《老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扳》、《四合如意》、《行街》。

2、江南丝竹的影响力

(1)李叔同《夕歌》

A、出示《夕歌》

B、唱唱《夕歌》乐谱,体验其江南丝竹音乐风格。

(2)刘天华《变体新水令》

A、刘天华的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