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有什么异同.doc

发布:2017-08-29约6.19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有什么异同 一、精神分析与人本产生的背景比较   (一)精神分析的产生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开山祖师,其理论中对人性的解释,不仅影响心理学而成为三大理论体系之一,而且影响医学、文学、艺术以至宗教与史学的研究。他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年与精神病学家布洛伊尔合作,用催眠术医治并研究癔病。1885——1886年间,先去巴黎就学于当时著名精神病专家沙可,后赴南锡参观催眠疗法。回维也纳后认识到催眠法的局限性,1895年后改用自己独创的精神分析或自由联想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他不断修订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提出了自恋、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等重要理论。www.jd2008.cc)   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性学三论》、《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文明及其缺憾》等。弗洛伊德1900年发表的《梦的解析》,被誉为是改变人类历史的书。该书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成因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从其他主要学派的主流中发展出来的,与两种哲学体系:“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二十世纪50年代仍占美国心理科学主导地位的   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心理学中分立出来。自本世纪60年代初《人本主义心理学杂志》及人本主义心理学协会创办、成立以来,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在美国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并走向世界。1970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了首届国际人本主义心理学大会,使其发展走向高潮。人本主义为什么能引起广泛的兴趣?那就是美国青年要求一种真正的、真诚的、人道的、人性的人类生活方式为之努力奋斗。人本主义心理学恰恰支持这一追求,并由于它强调内在自由、自我表述和发展而受到重视。   任何有关生活的理论,如果不考虑它赖以产生的那种环境和历史背景,是不可理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成因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   第一、从学科产生的时代特征分析。麦迪森认为,无论当时的哲学,或是心理学,都处于“科学化”阶段。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产生于欧洲的哲学流派一样,都是科学哲学“革命”的一部分。   第二、人本主义之所以产生于美国,也正是当代美国文化之复杂症结的一产物。正是这种复杂、冲突甚至是扭曲的文化,使美国人的心态普遍地由积极转向消极。这主要表现为:战争、贫穷、种族歧视、性自由。   第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潮渊源可追朔到前代的人道主义及当代的存在主义思潮。   二、、精神分析的理论与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比较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   1、 内驱力   弗洛伊德提出心理生活的本能存在两种内驱力,即性驱力和攻击驱力。这个驱力二分法理论中最重要的假设是,在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所有本能现象中,不论是正常的还是病理的,性和攻击两种内驱力都参与其中。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这两种内驱力是有规则地融和在一起的,尽管两者的数量不一定相等。但在人类行为中不可能以单独或非混合的形式出现。我们不可能在临床例中找到一个完全孤立于攻击驱力而只存在性驱力的例子。攻击驱力并不等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攻击行为,而性驱力也不同于对性交的渴望。   2、快乐原则   如果没有弗洛伊德所阐述的快乐原则作基础就很难理解精神分析理论。所谓快乐原则,简言之既人们都具有获取快乐和避免痛苦的心理倾向。他认为,人在初时阶段,其获得快乐的倾向极端迫切且直截了当。由于年龄的增长,人们不再那么露骨地追求个人快乐了。   3、 潜意识   远在弗洛伊德以前,心理学家就很熟悉并研究过意识过程。因而,弗洛伊德所做的主要的、新的贡献与发现是关于潜意识系统。   4、 心理结构   弗洛伊德划分了三个功能上相关的“组”或“结构”,分别称为本我、自我、超我。粗略地说,本我包括内驱力的心理代理物,自我由必须处理的个人与其环境关系的那些功能组成,超我包括对我们心灵的道德知觉及我们的理想抱负。   (二)人本主义理论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旗帜下,许多来自不同背景的心理学家集合在一起,来证明人类生活与人类行为是一种综合的系统。其中价值、目标、意义占据中心的位置。他们希望做到:以科学的坚实方法和概念证明这些因素的意义。这种研究途径使心理学回到与哲学有较密切关系的地步——即,它强调对于宇宙间世界和人类存在的系统的反省思考。   人本主义的理论有布勒、埃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导论》;戈尔德斯坦的《机体论》;马斯洛的《存在心理学探索》及《人性能达的境界》;罗杰斯的《成为一个人》;罗洛。梅的《存在心理学》及爱与意志;弗兰克的《人对意义的寻求》;莱蒽的《分裂的自我》等。   下面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布勒、埃伦的心理学导论的基本观点为例来探讨。   1、整体人模式   研究和理解整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