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pdf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1页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
理学学派。由于其观点不同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
故被成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为
马斯洛、罗杰斯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
础的。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
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富
有意义的问题。持人本主义学习观的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
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情感,学会与教师及班集体成
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以达到最佳
境界的过程。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学习与教育的结果
在学习结果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目的和结果
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即使学生整体的
人格得到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当代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习过
程的学习,即让学习者“学习如何学习”,而学习的内容是次要的。
因此,人本主义提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使学生
的个性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发挥,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愉快地、创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1页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2页
性地学习和工作为目的。
(二)学习的分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
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两大类。罗杰斯认为,无意义学习类
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在他看来,所谓无意义学习,就
是指所学的材料是没有个人意义的,不涉及情感或个人意义,与完整
的人无关,仅涉及经验积累和知识增长。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
种“在颈部以上(fromtheneckup)”发生的学习。而意义学习则
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
重大变化的学习,它涉及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这种学习不仅是一种
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
使个体全身心投入其中的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意义学
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学习者整
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第二,学习是自
我发起的,即便是推动力或刺激都来自外界,要求发现、获得、掌握
和领会的感觉也都是来自内部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即它会使
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
我评价的,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是否有
助于弄清他们想知道的东西、明了自己原来不清楚的某些方面。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