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论文之文献综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企业纳税筹划
——以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为例
文献综述
虽然国家千方百计营造公平竞争的纳税环境。但由于中国各地区的经济条件不同,发展不平衡,各地政府往往把税收作为调节经济运行和经济结构的手段,因此税法中各种特殊条款、优惠措施及相关差别规定大量存在,从而在客观上造成相同性质征税对象的纳税人的税负存在高低差异。因而纳税人也就可以采取各种合法手段避重就轻,经过运作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税收规定纳税,从而使自己得以节约税收成本。第三产业是我国今后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是高附加值产业,这无疑成为开发新税源的重点。由于纳税筹划是在遵守或不违背税法规定的前提下预先进行的策划,因而要使纳税筹划成功,纳税筹划人、纳税人就必须对税法有一个透彻的研究;同时,纳税筹划的成功实行还有赖于筹划实施人有清晰的思路和对技术的熟练掌握。具体分析国内的纳税筹划的新思路。利用本国税法规定的差异实施纳税筹划
利用不同经济性质企业税负的差异实施纳税筹划
比如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负差异,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生产企业实行“先征后退”增值税的规定等,这些使企业性质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为纳税筹划提供了机会。其典型的例子是,许多内资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将自己的资金投入国外办企业,然后将国外企业资金以外资的名义转手投入自己在国内的企业,通过这种曲线的形式来获得“合资”企业的资格,从而享受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利用行业税负差异实施纳税筹划
从事不同经营行业的纳税人的税负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缴纳营业税的不同劳务行业税率不同;(2)从事货物销售与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企业缴纳增值税,而提供其他劳务的企业则缴纳营业税,税负存在差异;(3)不同行业企业所得税税负不同,企业所得税税基的确定没有完全脱离企业财务制度造成企业间税基确定标准不一致,从而导致税负不同;(4)行业性税收优惠政策带来的税负差异。利用地区税负差异实施纳税筹划
中国对设在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等区域内的纳税人规定较多的税收优惠。
利用特定企业的税收优惠实施纳税筹划
特定企业的税收优惠主要有:校办企业免征所得税;福利企业中雇用“四残”人员达35以上免征企业所得税,在之间减半征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仅为15%。有些纳税人通过挂靠学校、科研机构和向民政部门申报福利企业等手段来减轻纳税负担。
利用纳税环节的不同规定来进行纳税筹划
由于消费税仅在生产环节征收,商业企业销售应税消费品不用纳税。所以一些消费税的纳税人就利用消费税实行单环节征税的法律规定,通过设立关联销售机构,利用转让定价尽可能多地减少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从而达到少缴消费税的目的。利用税法缺陷实施纳税筹划
利用税法条文过于具体实施纳税筹划。因为任何具体的东西都不可能包罗万象,很可能是越具体的法律规定越隐含着缺陷。
利用税法中存在的选择性条文实施筹划
税法对同一征税对象同时作了几项单列而又不同的规定,纳税人选择任一项规定都不违法。企业利用其选择性,通过分析测算选择低税率的方式,就可达到避税的目的。
利用税法条文不严密进行纳税筹划
许多优惠条款对给予优惠的课税对象在时间、数量、用途及性质方面限定的定性不严,也产生了利用这些限定条件进行避税的方法。
利用税法条文不确定实施纳税筹划
税法的有关规定不是特别具体,纳税人可以从自身利益出发据以制定纳税方案,同时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从而实现合法节税。
在上式中,如果加大建造成本10万元,分子就会缩小13万元,而分母则会加大13万元,这时,土地增值税的增值率会急剧下降。也就是说,如果加大建造成本,就会拉动整个“扣除项目金额”增大;扣除项目金额的增大会带动增值率计算公式分子的缩小和分母的增大,是的增值率急剧缩小,从而使增值率的变动呈现出“负乘数”效应。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总结两种控制建造成本,加大扣除项目金额,降低土地增值税的方法。
(1)适度加大建造成本法
房地产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在市场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可采取适当加大公共配套设施的投入,改善开发小区的环境,提高装修档次等手段,增加房屋卖点,提高开发产品竞争能力。投入的成本可以通过提高售价得到补偿,企业加大了建造成本就等于加大了可扣除项目金额,可扣除项目金额的增幅为建造成本增幅的1.3倍,这样就拉动了增值率的降低,从而可以少交或免交土地增值税。
(2)费用移位法
开发间接费用是指直接组织、管理开发项目发生的费用,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周转房摊销等。从房地产企业会计制度分析,会计制度对企业“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以下简称“期间费用”)和工程项目的“开发间接费用”并没有严格的界定。在实际业务中,开发项目的行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