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届海南省国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

发布:2017-05-22约5.2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7届高三年级文科班高考复习备考历史试题 第一卷 单项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强调的是 A.商纣不得人心而武王以德定天下 B.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C.周的历史长久是因为实行分封制 D.武王在西周建立过程中的功勋[] 2.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此语包含的要思想是 A.聚族而居,体现尊卑有序 B.因地制宜,促进生产发展 C.合理规划,促进人地和谐 D.天人合一,提倡尊天亲民 下表为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时期 整地工具 中耕工具 夏朝 耒、锛、铲、斧 锄、博 商朝 耒、锛、铲、锸、斧、析 铲、博 西周 耒、锛、铲、锸、斧、析、援 铲、罅 A.已经出现铁犁牛耕 B.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 C.耕作方式不断进步 D.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 A. 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军机处 B. 都察院——提点刑狱司——御史台——刺史制度 C.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改土归流 D.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5.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表述正确的是 A. 西汉通过设置司隶校尉分化相权 B. 唐朝设御史台监督相权 C. 明太祖废丞相建内阁制 D. 其主体趋势是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6. “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材料反映的制度应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7. 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发现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曾对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面可作为其研究依据的是 A.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B. 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D.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8. “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依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A. 推翻皇帝和贵族专制政权的是湖北军政府 B. 军阀官僚统治指广东革命政府 C. 结束地主阶级军阀官僚统治的是南京国民政府 D. 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指北洋军阀政府 9.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 高楼红袖客纷纭。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当时 夜市的繁荣表明 A.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 B.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 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10.元代在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各行中书省 A.其以下的行政区划为州县二级制 B.官员定期觐见皇帝并向皇帝述职 C.采取省官相互监督形式进行监督 D.重大的军政要务必须呈报中书省 11. 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  ) A.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 B.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 C.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 D.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 .宋太祖曾发布诏令:“所在不得苛留行旅,赍装非有货币当算者,无得发箧搜索。”又诏:“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这表明当时(  ) A.统治者注意保护商人的权益 B.商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较大提升 C.商业税率比较低 D.官商勾结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反映了(  )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 B.我国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广陵有贾人,以柏木造床,凡什器百余事,制作甚精,其费已二十万,载之建康,卖以求利。” 这一经营活动具有的特征是 A.专业化生产 B.交易场所固定 C.产销合一 D.制漆技艺高超 .观察下面的江南制造局支出(1867~1894年)表,从中可知江南制造局 金额(两) 占总计百分比 薪工膏火口粮、购地造房 2048433 12. 78 华洋工匠工食 4209619 26.26 购买机器 1055143 6.58 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