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对政府内审的影响及思考.docx

发布:2022-09-11约3.9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对政府内审的影响及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文件的施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出现了相应的转变,政府内部审计部门对财务工作进行内部审计的重点和方式也应随之进步。文章结合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亮点,剖析了内部审计工作的不足,深入地分析了改革给政府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会计改革;政府内审   [doi]1013939/jcnkizgsc202007140我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开展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中小学校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等9项具体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复杂的会计环境,因此财务部在2017年出台了文件,并于2019年1月1日正式施行。   1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亮点   11双体系   新政府会计制度完善了报表体系,事业单位不仅要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还要编制预算会计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预算会计报表包括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和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其中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编制现金流量表。报表结构的完善增加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透明性、完整性,扩大了会计信息的披露范围。   12双基础   财务部在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中引入了权责發生制。其中,财务会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编制基础,预算会计报告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会计编制是权责发生制,它能够准确地反映受托责任的转移。[1]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比较简单,这给政府部门进行内部审计带来了许多的问题。[2]收付实现制下内部审计工作关注的重点是被审计单位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等,未关注被审计单位资产的运行情况和被审计单位的效益,使得审计工作往往无法获得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审计部门形同虚设,而政府内审的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13双分录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中的核算方法改进为“双分录”,即对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的资产、负债等经济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对收入、支出等经济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如果一笔业务同时涉及收入、支出和非货币资产和负债变化的,则采用“双分录”分别进行核算。新会计制度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兼具财务核算和预算核算的功能,要求会计信息反映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   14统一现行各单位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从会计核算基础、会计目标和会计科目设置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确保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有序开展,财务部针对原9项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和分录调整做出了指导和说明。同时,对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统一会计制度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会计工作更具有可比性。   2政府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政府内部审计需要反映被审计各单位的受托责任的履行,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资金收支状况和绩效进行审计,以会计工作的成果为主要依据。但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计量方式、报表模式等都存在不足,无法满足实际审计工作的需要,影响了审计效果,加大了审计风险。政府内部审计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2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不足   收付实现制下无法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当期的收入和成本,常常出现收入和支出不配比的情况。由于一些不属于当期的会计收入和支出在当期发生,因此会计期间前后具有不可比性。例如,事业单位购入固定资产,支出的确认就是实际支出,而不去核算实际损耗和折旧。这些不足降低了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增加了政府内部审计的难度。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中往往存在大量的内部拨款、内部筹款、投资和交易往来,而且也无法进行简单的抵销,会计业务不能得到详细有效的记录。事业单位为了核算简单,可能会简化会计记录的流程,影响了政府内部审计获得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   22政府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要性不够   我国事业单位中,政府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主要存在三种情况。事业单位设置有内部审计部门;事业单位没有设置审计部门,但是由上级机关、其他监管机构发挥审计部门的作用;由财务部门兼任等。第一种和第三种情况下的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时独立性和权威性会受到影响,无法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工作情况。第二种情况下的审计部门,专业性无法得到保证,也可能因开展审计工作的动机不同,无法全面完整地进行审计。   政府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有限性也限制了内部审计的发展。审计范围的有限性限制了其作用,由于审计工作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只能使得政府内部审计部门进一步沦为边缘化的部门。在法律法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