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
?
各位老师,大家好!江苏省高中数学网络培训课程模块2-10解析几何初步将邀请陈光立老师主讲。陈光立老师是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编写组成员,南京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
我们知道,《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几何内容的设置和安排上,与原数学大纲有较大的变化,请陈老师能谈谈新教材中解析几何内容的安排有什么变化吗?
好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中,解析几何的内容强调几何,突出了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强调代数关系的几何意义。整个解析几何内容的安排遵循“降低起点、重构基础、注重应用、反映前沿”的指导思想,强调实际应用,注重过程教学,接轨初中新课程标准。
我们知道与以往教材不同,以往的数学大纲的解析几何是安排在高二,《标准》中解析几何的内容是分层次设置的。在所有学生都要学的必修2的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中,主要是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内容则放在选修系列1-1和系列2-1中,适合于文科、理科学生都去学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选修系列4-4。
采用上述处理方式,主要是为了增进学生对几何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克服以往几何学习容易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的弊端。这样安排更加方便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规划个人的进一步发展,让不同的学生学出不同的数学,各有所发展,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基础。因此,课程标准安排是有这个优点。
也就是说,遵循了尊重学生的不同选择的这一基本理念。对,那么陈老师,必修2中安排了“平面解析几何初步”,这部分内容有哪些教育价值?
总体上说,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三维空间是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那么,认识空间图形,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要求。那么在高中数学必修2包括了两部分内容:“立体几何初步”和我们今天讲的“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两部分,这一模块的设置,正是出于上述目的。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内容是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它的教育价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
第一个价值是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大家知道,解析几何的本质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它沟通了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很好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解析几何初步的学习中,经历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问题结果的几何含义,解决几何问题这么几个过程。这部分内容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之间的一种联系,拓宽它的视野,丰富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第二个价值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直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几何这个学科的特色是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在发展学生的直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它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价值。创新,源于问题,往往发端于直觉。在新课程领域,我们对创新能力有足够的重视。与数学其它分支相比,几何图形的直观形象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新的活动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在几何当中,视觉思维占主导地位。学生在运用观察、操作、猜想、作图、设计等手段探索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过程中,获得视觉上的愉悦,能增强探究的好奇心,激发出潜在的创造力,形成创新意识,而这种意识又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合情推理能力、以及运用图形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第三个价值就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解析几何中充满辨证法,对立统一的法则、量变到质变等哲学基本原理,学生通过解析几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感受到“形”和“数”的对立和统一,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陈老师,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内容的安排上,苏教版教材与别的版本教材以及以往的教材有一些不同,请你简要介绍“平面解析几何初步”(苏教版)的编写意图。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苏教版)的编写突出了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我们前面讲过了,一个几何问题通过坐标的方法转化为代数问题,我们把它代入求解以后,再把它还原到原来一个集合问题的结论,就它的位置、度量关系,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这一章里头,主要研究直线和圆的方程。这一方面的处理,教材是以学生熟悉的问题出发,包括生活实例、已有的认知结构、认知经验以及熟悉的数学问题等以他们为背景,按照顺序结构是“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这条是苏教版高中教材主要的线索,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是学生感受到建立坐标系,并用坐标、方程等知识来刻画点、直线、圆等图形的一般方法,逐步体会解析几何的基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