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公文写作汇总.doc

发布:2017-03-11约4.9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行政公文具有十分独特和鲜明的特点:如权威性、法定性、程序性、时效性。其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方面的作用主要是:法规作用、指导作用、协调作用、凭据作用、教育作用。 行政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文章体裁。 行政公文,简称公文。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列出了十三类公文,即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这十三类公文在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实施管理、处理公务时广泛使用,是本课程讲述的主要对象。 行文关系 (一)直接隶属关系 直接隶属关系指上一级机关与直接的下一级机关之间的间接关系指处于同一垂直系统的,但又不是上下直接相邻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如省人民政府与市下属的县人民政府之间的关系。 (二)间接关系 间接关系指处于同一垂直系统的,但又不是上下直接相邻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如省人民政府与市下属的县人民政府之间的关系。 (三)业务指导关系 业务指导关系指各业务系统内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下级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如国务院的职能部门中国家财政部与省人民政府的省财政厅之间的关系。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如省、自治区与国务院之间的关系。 四)平行关系 平行关系指处于同一系统内的同级机关、单位之间的关系。如省人民政府内厅、局、委等的关系,即财政厅、新闻局、公安厅、农业厅等单位之间的关系。 (五)不相隶属关系 非同一系统的机关之间的关系统称为不相隶属关系。如国务院农业部直属的某高校和教育部直属的某高校之间的关系。 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区别在于:第一,时间有别。请示跟报告相比,时间要求更紧迫。请示写的情况是未解决的,属于将来时,报告写的情况是已做过的,属于过去时;第二,内容的侧重点有别。请示着重于请示批准,报告着重于汇报工作;第三,要求有别,请示要求上级必须回复,报告则不必,只供上级参考。 请示的适用范围 请示作为报请性的上行文,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下级机关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因无章可循而没有问题或没有把握,需要上级机关给以指示时,要用请示。 (2)下级机关在处理较为重要的事件和问题时,因涉及有关方针政策必须慎重对待,需要报请上级机关批准时,要用请示。 (3)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虽然有解决的办法,但由于职权、条件的限制,没有权力或没有能力实施这些办法,需要向上级帮助解决时,要用请示。 (4)下级机关对有关方针、政策和上级机关发布的规定、指示有疑问,需要向上级机关给予解答时,要用请示。 (5)下级机关之间在较重要的问题上出现意见分歧,需要上级机关裁决时,需要请示。 请示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一)请示的概念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请示为上行文,具有强制回复的性质。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指示和批准的公文文种。请示主要用于: 1.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缺乏明确政策规定的情况需要处理; 2.工作中遇到需要上级批准才能办理的事情; 3.超出本部门职权之外,涉及多个部门和地区的事情,请示上级予以指示。 报告和请示的区别 (一)行文时间不同 请示需在事前行文;而报告在事前、事后、事中皆可行文。 (二)行文的目的、作用不同 请示旨在请求上级批准、指示、支持和帮助,需要上级批复,重在呈请。报告旨在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询问,不需要上级答复,重在呈报。 (三)主送机关数量可以不同 请示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在遇到灾情、疫情等紧急情况需要多级领导尽快知道时,报告可写多个主送机关 (四)写法不同 报告的内容较杂,容量可大可小,侧重于概括陈述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形式多样,表述灵活,体现报告性。请示内容单一,一文一事,侧重于讲明原因,陈述理由,表述事项,体现请求性,篇幅较小。 (五)结尾用语不同 报告的结束语一般写“特此报告”、“以上报告,请审阅”,或者省略结束惯用语。请示的结束惯用语不能省略,一定要写“以上请示,请批复”一类惯用语。 (六)受文机关处理方式不同 请示属办件,收文机关必须及时批复。报告多数是阅件,除需批转建议报告外,上级机关对其余各类报告不必行文。 报告和请示最大的相同之处是均属上行文。 一、调查报告的含义与特点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