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单片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程讲解.ppt

发布:2016-04-24约4.08万字共27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主讲:朱洪涛 * 第一章 绪论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1.1 按构成计算机的逻辑元件的类型来分类: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46年,电子管计算机ENIAC问世,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包含18800个电子管,功耗150KW,30吨重,占地150M2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1958年,晶体管计算机问世,开始用于工业控制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1960’s年代中期,集成电路计算机问世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1970’s年代初期,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问世 50年来,计算机的性价比提高:速度提高千万倍、存储容量提高千万倍、体积缩小千万倍、软件性能提高百万倍、价格降低为万分之几…… 第二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2.1 数制与编码 2.1.1 数制    成语:半斤八两 - 时:分:秒 1、数制的基与权   基:数制使用的数码的个数   权:数制每一位所具有的值 1)十进制 (Decimal)   有0,1,2,3,4,5,6,7,8,9共10个基数码   权:……1000,100,10,1       例:435D=4×102+3×101+5×100 第三章 单片机的结构及原理 第四章 80C51指令系统 一组数据:    7种寻址方式     111条指令 二个概念:    单字节  双字节  三字节指令    单周期  双周期  四周期指令 6.3 定时器的应用 习题6-6 在80C51单片机中,已知时钟频率为12MHz,请编程分别使P1.0和P1.1分别输出周期为2ms和500μs的方波。 MOV TMOD, MOV TH0,#256-250 MOV TL0,#256-250 SETB TR0 LOOP0: CPL P1.0 MOV R0,#4 LOOP1: CPL P1.1 JNB TF0,$ CLR TF0 LOOP2: DJNZ R0,LOOP1 AJMP LOOP0 习题: 在此题基础上,改变一下参数: P1.0和P1.1分别输出周期 为1ms和400μs的方波 6.3 定时器的应用 习题6-8 利用80C51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测量某正脉冲宽度,已知此脉冲宽度小于10ms,主机频率为12MHz。编程测量脉冲宽度,并把结果转换为BCD码顺序存放在以片内50H单元为首地址的内存单元中(50H单元存个位)。 以尽可能短的定时间隔,在被测方波 有效期间,不断定时使各软件计数 单元按规律作加1运算 注意:软件运行最长时间应小于该 定时间隔! ;未用Gate位控,而是查询 MOV TMOD, MOV TH0,#256-50 MOV TL0,#256-50 MOV 50H,#0 ;1us MOV 51H,#0 ;10us MOV 52H,#0 ;100us MOV 53h,#0 ;1ms MOV 54h,#0 ;10ms MOV 55h,#0 ;100ms MOV 56h,#0 ;1s JB P3.2,$ JNB P3.2,$ SETB TR0 LOOP1: JNB TF0,LOOP1 CLR TF0 MOV B,#5 ACALL ADDONE JB P3.2,LOOP1 CLR TR0 ;停止计数 MOV A,TL0 ;考虑最后计数 JNZ LOOP2 MOV A,53H ADD A,#1 DA A ANL A,#0FH MOV 53H,A JNZ LOOP2 MOV A,54H ADD A,#1 DA A ANL A,#0FH MOV 54H,A JNZ LOOP2 MOV A,55H ADD A,#1 DA A ANL A,#0FH MOV 55H,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