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第四章教案-4.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青岛大学教案(理论教学用)
2 学 时
第四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章 节
第二节 历法
讲授主要 四、阴阳历
内 容 五、中国传统历法
重 点 重点:阴阳历排历原则;中国传统历法排历方法。
难 点 难点:中国传统历法排历方法。
要 求 掌 握
1、掌握阴历和阳历的排历原则。
知 识 点 和
2 、新旧阳历的转换。
分析方法
1、本次教学的重点是阴阳历排历原则;中国传统历法排历方法。。地球的运动产生了
一系列的地理意义,根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人们制定了地球上的历日制度,即
历法。因此本节内容关键在于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有关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观
教授思路,
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为使学生逐步形成有关物质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
采 用 的 教
观点奠定基础;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多利用教
学 方 法 和
具和挂图,使学生从观察入手,步步深入地理解有关知识和知识间的联系,同时培养
辅助手段,
学生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行灵活多样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板书设计,
性和主动性。
重 点 如 何
2、讲授法、谈话法兼讨论法
突出,难点
3、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片,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如何解决,
4、板书设计
师 生 互 动
第四章 地球的运动的地理意义
等
第一节 历法
四、阴阳历
五、中国传统历法
1、历法的概念。
作业布置
2、阳历的排历原则及排历方法。
《天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朱慈盛
主 要
《天文学新概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苏宜
参考资料
《基础天文学》刘学富 高教出版社2004年
备注
青岛大学讲稿
备
讲 授 内 容
注
第二节:历法
四、阴阳历
阴阳历是阴历向阳历发展的一种过度性历法,是三类历法中最复杂的一类。
它试图同时协调朔望月和历月、回归年和历年两方面的关系。既要维持一个月中
月相变化,又要照顾到每年春、夏、秋、冬不能倒置。同时兼顾阴、阳两历,故
名阴阳历。
阴阳历的阴历成分表现在它的历月体现月相循环。以朔望月为标准安排大小
月。它的阳历成分表现为以回归年所相当的朔望月(1 回归年=12.3683 个朔望
月)为标准,安排平年和闰年,使其平均历年接近回归年。
概括的说,阴阳历的基本原则是:
平均历月=29.5306 日(朔望月)。
平均历年=12.3683 个朔望月=回归年(365.2422 日)。
19 个回归年与 235 个朔望月天数相近
19 个回归年:19*365.2422 日=6939.6018 日
235 个朔望月:235*29.5306 日=6939.6910 日
所以:235 个月—19 年*12 月/年=7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