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自查
高二历史试卷(文科)
注: l.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各题答案均写到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入答题卡内。
1.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在(中国)史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说的“贵族政体”是指
A.西周分封制 B.秦朝郡县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
2.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中国政治统一与文明连续的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中央集权制
3.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逐渐淡化
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4.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齐民要术》记载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 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 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 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 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5.“曹操墓在安阳”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从“魏武王”的谥号真伪,到曹操墓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问,再到曹操墓DNA鉴定引来的网友认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判断“曹操墓真伪”的正确依据应是
A.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B.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
C.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 D.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6.陕西民谣:“我有一只小毛驴……我骑着去赶集。”这个“集”在宋代应属于
A.城市 B.都市 C.夜市 D.草市
7.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8.科举制自产生后成为历朝重要的选官制度,下列对科举制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稳固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B.促成了持久的读书风尚
C.充实了古代科研的人才 D.体现了社会的相对公正
9.造成古代中国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10.明朝后期,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
11.1842年后,英国的一所蜡像馆陈列了一尊林则徐的坐像,仪态庄严,膝上摊开一本用中英文写的《禁烟条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禁烟运动得到英国政府的赞同 B.林则徐是中英交往的友好使者
C.林则徐的开明和爱国精神受到尊重 D.英国崇尚中国文化
12.1852年,有人统计发现,中国对英国商品的需求量竟然远不及英国的一些殖民地和一些欧洲小国。假若这一统计结果属实,你认为问题产生的根源可能是
A.英国商品价格太高 B.英国商品不实用
C.自然经济占主导 D.中国开放的口岸少
13.学术界对李鸿章的争议颇多。如果要研究这个人物,最有价值的材料是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B.《评李鸿章的反动言论》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D.李鸿章的奏折和书信影印件
14.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八国联军侵华
15.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对洋务运动“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开启近代化生产模式 D.有利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16.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