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生丁与思密达联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论文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潘生丁与思密达联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论文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医学心理学”中“儿科学”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3968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潘生丁与思密达联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2
1 临床资料 2
2 结果 3
3 讨论 3
文2:绍兴香糕佐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5
1 资料与方法 5
2 结果 6
3 讨论 6
参考文摘引言: 7
原创性声明(模板) 8
文章致谢(模板) 8
正文
潘生丁与思密达联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论文资料)
文1:潘生丁与思密达联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起病急, 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的感染中毒症状。病初1~2 d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近年报道[1],轮状病毒感染亦可侵犯多个脏器,可产生神经系统症状,如惊厥等。50%左右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异常,提示心肌受累。自然病程3~8 d,少数较长,尚缺乏特殊药物治疗。
我们于2006年9月至2007年4月对52例患轮状病毒肠炎的婴幼儿应用潘生丁(双嘧达莫,Dipyridamole,DPM)加思密达(双八面体蒙脱石,Smecta)联合治疗,疗效显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门诊及住院患儿共108例,随机分两组,其中治疗组52例,男28例,女 24例。对照组56例,男31例,女25例。治疗组用药前病程(3.11±0.47)d,对照组(3.26±0.13)d。治疗组年龄<6个月21例,6~12个月22例,12~24个月9例。大便性质:黄色水样便28例,蛋花样便24例;轻度脱水30例,中度脱水8例;发热13例。对照组年龄<6个月25例,6~12个月15例,12~24个月16例;大便性质:黄色水样便23例,蛋花样便33例;轻度脱水27例,中度脱水11例;发热 16例,两组病程均在3 d左右,末稍血白细胞计数为(10.4±2.4)×109/L。粪常规镜检:脂肪球69例,偶见白细胞31例,大便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病毒较难分离,所有108例患儿粪便采用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抗体为阳性。
1.2 材料 潘生丁(双嘧达莫片),100 s×25 mg,上海信谊九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思密达(双八面体蒙脱石),3 g×6包,粉剂(天津博福益普生公司生产,批号H)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两药联用,潘生丁2~4 mg/(kg?d),分3次,饭前(吃奶)30 min服用,思密达1/3~1/2包,3次/d,温水冲服。对照组单用思密达,方法、剂量同上,脱水者根据脱水性质及程度均给予补液及调整饮食。
1.4 疗效评定 显效:治疗3~4 d,粪便形状及次数恢复正常,脱水纠正,退热,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4 d,粪便中水分及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全身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效:治疗4 d后,粪便形状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或病情加重。
2 结果
观察止泻时,粪便性质(次数恢复正常)脱水纠正和退热时间,计算总病程:起病时间至止泻时间,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见表1、2。
采用软件进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述两表格中数据说明潘生丁与思密达联用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在治疗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吸收功能极强,食物和肠道分泌物、水、电解质多数被吸收,所以肠道能维持机体的水和电解质平衡,对于保持身体的自稳状态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婴幼儿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当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其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和变短,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遗留不规则的裸露病变,致使小肠黏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而引起腹泻。同时,发生病变的肠黏膜细胞分泌双糖酶不足且活性降低,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微绒毛破坏亦造成载体减少,上皮细胞钠转运功能障碍,水和电解质进一步丧失。此外,由于轮状病毒(RV)对双糖酶的破坏,导致碳水化合物特别是乳糖的吸收不良,引起渗透性水样便腹泻。RV肠炎急性期呈低激活状态与细胞免疫变化和临床症状恢复相一致,提示RV感染过程中细胞免疫参与的重要作用,治疗时应注意改善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则抗RV效果显著[2]
潘生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