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阳市周城初级中学九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液现象》物质的溶解性教学案3无答案新版沪教版-课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物质的溶解性
本节课你需要掌握的内容:
1、认识固体物质的溶解性的影响因素,了解不同的因素的具体的影响情况
2、知道利用物质的影响因素改变物质的溶解性
3、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学会判定饱和溶液的方法,把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
学习过程:
实验探究1:将等量的熟石灰和硝酸钾分别加入到等量、等温的水中观察溶解情况
知识点1: 在 溶解性不同比如: 。
实验探究2:将等量的食用油分别加入到等量、等温的水和汽油中观察溶解情况
知识点2: 在 溶解性不同比如: 。
实验探究3:将等量的硝酸钾分别加到等量的水中,一份加热,一份不加热观察溶解情况
知识点3: 在 溶解性不同比如: ;
绝大多数固体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除 和气体
知识点4:饱和溶液是指 。
不饱和溶液时指 。
知识点5:饱和溶液的判定方法 。
实验探究4: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观察现象
知识点6: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练习1: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将蔗糖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练习2: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将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练习3:在一定温度下,使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
A、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B、加入溶剂
C、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练习4:用“饱和”、“不饱和”填空:20℃时,在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3g某物质,充分溶解后有1g剩余,则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 溶液;若温度不变,向烧杯中加入1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 溶液
练习5:已知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则在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食盐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练习6:已知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则在20℃时,向100g水中加入36g食盐后得到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将所得溶液恒温蒸发50g水后,则剩余溶液中有 g食盐和 g水,剩余溶液是 溶液,剩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课堂练习:
1.常温下列哪种物质最容易溶解在水中 ( )
A.植物油 B.面粉 C.食盐 D.二氧化碳
2.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物质的溶解速度既快,溶解的量又多 ( )
A.食盐在净水中 B.蔗糖在热水中
C.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消石灰 D.食盐加入沸腾的油锅中
3.下列是属于利用物质的溶解性来进行洗涤的 ( )
A.用洗洁精洗碗筷 B.用盐酸来洗铁锈
C.用清洗钢丝球洗锅底 D.用清水洗涤盛放纯碱的瓷盆
4.物质的溶解性和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 )
① 溶剂的性质 ② 温度的高低 ③ 溶质的性质 ④ 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⑤ 溶液的总质量 ⑥ 气体的压强的大小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 C、只有④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