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发布:2025-03-21约1.46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教学质量调测试卷

语文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时,把答案做在答题卷上对应的位置上,选择题用2B铅笔涂黑涂满相对应的选

项,直接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易·乾·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之说传世以来,训诂学家、文学理论家、修辞学家、哲学家

都做过种种解说和阐述。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是:修辞学家比较多地注意阐发“修辞”二字的意义,而认

为“诚”的意思十分明确,即“诚”是诚实可信,是真情实感;哲学家则把“修辞”一语看作不言而喻,

无非就是“立言”,而对于“诚”却进行了相当广泛深入的探究。

②当今,无论哪一部修辞学史、修辞理论或修辞教材,只要是提到了“修辞立其诚”,都无一例外地

视之为修辞活动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则。就解说“修辞立其诚”而言,对“修辞”二字逐渐发展起来的意

义,在修辞学界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了,从《易》最早将“修辞”二字连用指的是“修理文教”,到

刘勰《文心雕龙》三处提到“修辞”一语,已近乎今天的含义,到文天祥《西涧书院释菜讲义》已明确提

出:“辞之义有二:发于言则为言辞,发于文则为文辞”,到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全面阐明:

“大体各可分为广狭两义:(甲)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乙)

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这个总结可以说使人们对

于“修辞”一语已经有了公认的比较圆满的解说。

③但是,关于“诚”的解说,修辞学者与历代哲学家的阐述相比,则比较简单,比较狭窄,显得不甚

全面,不够深入。例如:易蒲、李金苓的《汉语修辞学史纲》,引用了孔颖达正义和王应麟的释义,不过

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修辞立其诚’是从政治的要求出发,作为君子居业的条件提出来的。后来

被引申为作文、修辞的总原则。所谓‘诚’一般指文章内容的信实或作者思想感情的诚实。”而后还引用

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议论,“认为‘持之有故’即为诚”,“这个‘故’、‘诚’也就是‘实’”。

④周振甫的《中国修辞学史》也引用了孔颖达的正义,对此有所阐发:“‘修辞’指修治文教,文教

指文化教育,这里也包括文辞在内。因此,这里的‘修辞’既不同于我们讲的‘修辞’但也包括我们讲的

修辞在内,所以并不妨碍用它来指修饰文辞。这样将建立在诚上的修辞,要求辞令合于真实的情意,先要

求情意真诚,这是儒家讲的修辞。”

⑤纵观上引,可以看出修辞学家对于“修辞”二字意义演变的探求有着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勾勒出了

“修辞”二字是怎样逐渐成为接近于“现代修辞学”中“修辞”涵义的发展轨迹,而且还阐明了对于古代

的“修辞”一语的蕴义,要放眼于宏观,要立于广义。但是,对另一个关键性的、之所以能将“修辞立其

诚”视为修辞的总原则的、有着决定性价值的字眼——“诚”,却大多拘泥于孔颖达和王应麟的旧说,尚

未取得突破。

⑥既然“修辞立其诚”已成为修辞学界大体公认的修辞原则,甚至是修辞的总原则,既然“修辞”一

语的蕴义阐释可以从宏观上着眼,可以从广义上理解,可以采用逐渐演化而成的接近于“现代修辞学”认

识的新义,那么,对于“诚”的意义,为什么非要止于旧说而不前?为什么不可以从宏观上、从广义上探

究?为什么不能吸收哲学家那些富于开拓性、全面性和深刻性的解说呢?

⑦“诚”,或理解为心理范畴的“诚”,强调要表达真情实感;或理解为道德范畴的“诚”,如文天祥

《西涧书院释菜讲义》中所云:“诚即上面忠信字”;或理解为政治范畴的“诚”,指出此乃君子居业之

本;或理解为写作学范畴的“诚”,主张文章的内容要“信实”;等等,这都是从某个侧面、某个角度对于

“诚”进行解说和阐述,远不如从哲学范畴来理解“诚”,更鞭辟入里,更具概括力量。

⑧纵观历代的哲学家有关“诚”的解说,清代王船山可以说登上峰巅。王船山既对“修辞立其诚”有

着独到的诠释,又专门对“诚”作了可谓集大成式的丰富深刻的阐述,而且是唯物主义的阐述。

⑨概括地说,王船山对于“诚”的解说,其核心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实有性,二是客观规律性。所

谓客观,在此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社会;既包括天地间一切万物,也包括物事情理。“修辞立其诚”,

就是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