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物理化学教学大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
【课程代码】:
【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授课对象】:(生科院食品和生物专业、药学院药学专业等,大学二年级)
【学时/学分】:48/3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物理化学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理论基础课,是生科院食品和生物专业、药学院药学专业等等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是后继化学专业课程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框架,掌握热力学、动力学、表面化学中的普遍规律和实验方法;在强化基础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
本课程有:热力学三大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化学动力学、表面现象、胶体分散系统。本课程重点在于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在阐述基本原理时应着重讲清整个问题的思路、介绍问题的提出背景和形成理论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到有关知识的同时能学到探索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础层次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实际,着眼于前沿涉及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三、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一)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
(二)后续课程
生物化学、食品化学、药物化学等
第二部分 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
章节 主要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小计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他 绪论 1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0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0 第三章 溶液理论 7 第四章 化学平衡 2 第五章 相平衡 4 第六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 8 第七章 界面现象 3 第八章 胶体化学 3 合计 48学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掌握Q、W、△U、△H、△S、△F和△G的计算基尔霍夫定律
2、理想溶液的通性;稀溶液的依数性。
3、化学反应热力学。
4、相律;单组份系统的相图。
5、简单级数反应、阿尼乌斯公式。
6、表面张力、附加压力、溶液吸附。
7、胶体的电学性质
(二)教学难点
1、Q、W、△U、△H、△S、△F和△G的计算,可逆过程和状态函数的概念。
2、化学势和偏摩尔量。
3、相律中的独立组分数的确定。
4、反应机理的探索。
5、表面张力。
三、教学材料
(一)推荐教材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沈文霞,科学出版社,2009(第二版)
(二)推荐参考书
1.物理化学,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五版)
2.物理化学,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第三版)
3.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奚正楷,李天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三)推荐网站(包括课程网站、专业网站等)
本课程开设需要的教学环境和设备条件
本课程用较多的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所以建议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方式授课。
五、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包括考核方式及所占比例)
该科目为考试课?
1.成绩评定总则:以百分制计算总成绩,其中平时成绩最多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总成绩满分100分,60分即获得该课程学分;
2.平时成绩评定:分作业、出勤、课堂表现、三部分,每部分各占10分(其中旷课率超过该课程教学时数1/4的,取消考试资格等实行一票否决制);
3.期末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第三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学时:1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
二、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手段及方式方法】
板书与多媒体结合,启发式教学讲授。
【教学内容】
一、物理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史
二、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三、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
【思考题】
一、物理化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是什么?
热力学第一定律 10 学时
第一节热力学概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熟练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二、掌握热力学的特点和局限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常见过程概念、状态函数、可逆过程。
二、教学难点:状态函数、可逆过程。
【教学手段及方式方法】
板书与多媒体结合,启发式教学讲授。
【教学内容】
一、热力学的特点和局限性
二、基本概念
【思考题】
判断书中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习题中的过程特点。
状态函数的特点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