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shover分析方法向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优化.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性能/位移设计理论的一种等效静力弹塑性近似计算方法
弥补了传统的基于承载力设计方法无法估计结构进入塑性阶段的缺陷
改善了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技术复杂、计算工作量大、处理结果繁琐等因素影响的情况
能够非常简捷的求出结构非弹性效应、局部破坏机制、和整体倒塌的形成方式,
概念明确、计算简单、能够图形化表达结构的抗震需求和性能
;将需求谱和能力谱反映在同一个坐标系中,两条谱曲线的交点(性能点)就是满足该水准地震作用的极限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点;能力谱法的原理如图
需求谱和性能点的原理如图
;
因此可通过定义不同的需求谱(小震、中震、大震),通过验算不同性能水准下的承载力和变形,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计原则。
;在进行Push-over分析时,结构刚度会由于塑性铰的形成而发生变化,横向位移会随刚度的减小而逐渐增加。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待分析完成后就会生成荷载与变形的关系。
;作用荷载为能够反应各层惯性力的水平力
;分析的实施步骤;Pushover分析方法不宜单独用于计算高阶振型影响显著的高层建筑。
针对这些不足,对该方法进行改进(振型数目选取方法的改进、加载模式的改进、恢复力曲线的改进),即考虑结构的高阶振型,并且计算结构的瞬时动力特性,即随着结构进入塑性阶段,不断调整结构的振型分布方式。; 某1层的短肢剪力墙结构,设防烈度为7度,地基为II类场地土,层高为3.6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选用HRB335( II)级,连梁截面尺寸为200mm*600mm,墙肢肢厚比为5.0,墙肢竖向配筋取为0.008。该结构各楼层的总质量为:;?;根据振型参与质量系数应大于0.9,计算前四阶振型参与质量系数:; 第三步:对结构分别按前n阶振型模态荷载 分别进行静力推覆,得到各阶模态荷载下的基底剪力一顶点位移曲线
;第四步:简化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为三折线;第五步:求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剪力一位移关系曲线
;第六步:求出结构的目标位移
由等效单自由度体系振动微分方程式
;计算出多自由度体系的顶点位移反应
;第七步:求出多自由度???系在第一振型作用下的各层间位移及各层层间剪力
同理计算出其它各摸态荷载作用下的各层间位移; 第八步;对前四阶振型作用下的结构反应,通过SRS组合,可以得到静力弹塑性分折方法的结构的总体反应以及各层层间剪力.
; 第九步:对结构的抗展性能进行评估。
1、顶点位移是否满足《规范》规定的弹塑性顶点位移限值。
2、层间位移角是否满足《规范》规定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3、塑性铰的分布倩况
1、2层两侧始肢部分垂直杆进入屈服阶段,3~6层受拉侧墙肢部分垂直杆进入了屈服阶段。;Thanks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