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第三中学高中地理 4.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说课稿 湘教版必修1.docx
浙江省嘉兴市第三中学高中地理4.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说课稿湘教版必修1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浙江省嘉兴市第三中学高中地理4.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说课稿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分析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提升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2.通过案例学习,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对地理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升沟通与协作能力,形成正确的地理价值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机制,特别是不同地形条件下聚落的特点和优势。
2.分析实际案例中地形因素对聚落布局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
1.理解复杂地形条件下聚落分布的多样性及其背后的地理原理。
2.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进行有效的地理分析。
解决办法:
1.通过地图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地形与聚落的关系,培养分析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不同地形条件下聚落的实际案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深化对地形与聚落关系的理解。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地理专用教室、电脑、投影仪、地球仪、地图册
2.课程平台:湘教版高中地理教学资源库
3.信息化资源:地形分布电子地图、聚落分布案例视频、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
4.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小组讨论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不同地形地貌的图片,如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如“为什么一些聚落选择在平原地区,而另一些则位于山区?”
3.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机制(5分钟)
-讲解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如水源、土壤、交通等。
-通过实例分析,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展示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不同地形条件下聚落的特点和优势(5分钟)
-讲解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不同地形条件下聚落的特点和优势。
-通过实例分析,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展示不同地形条件下聚落的分布特点。
3.地形因素对聚落布局的影响(5分钟)
-讲解地形因素对聚落布局的影响,如地形起伏、坡度、坡向等。
-通过实例分析,如黄山、庐山等,展示地形因素对聚落布局的影响。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练习: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并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针对新课内容,提出问题,如“地形对聚落分布有哪些影响?”
2.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如“地形对聚落分布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
2.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形优势发展聚落,如“如何根据地形特点选择聚落位置?”
4.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地形环境,如“如何保护地形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2.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不同地形条件下聚落的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用时: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地理学与生活》:介绍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聚落、交通、农业等方面的案例。
-《中国地理大观》:探讨中国不同地形区的聚落分布特点,如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等。
-《世界地理大发现》:分析世界各地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如地中海沿岸、亚马逊河流域等。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结合课本内容,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形区,研究该地区的聚落分布特点,并撰写一份小报告。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不同地形条件下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