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前置句(用).ppt
文言句式巩固复习——宾语前置句古代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B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和词类活用。0103020405考纲要求链接高考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即:即使。而:然而。奚:什么。句式:而我奚以为用?要译出问句语气特点,宾语前置语序要恢复。重点词语翻译准确,语句通顺。翻译: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学习目标学习文言文宾语前置句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学会运用宾语前置的三种规律判断宾语前置句。学习重点难点:学会辨析、翻译宾语前置句。我看书我为人民服务动词是“看”,“书”是看的宾语【现代汉语】01大王来何操?之二虫又何知?“为”是介词,“人民”作“为”的宾语“何”作动词“操”的宾语“何”作动词“知”的宾语【古代汉语】02比较什么是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特殊的提宾句式。翻译下列句子,找出特点。(学生自主合作练习并尝试总结规律)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④忌不自信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⑥古之人不余欺也!⑦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⑧孔子云:“何陋之有?”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⑩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唯利是图。一、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大王来何操?2.沛公安在?3.客何为者?何操操何安在在安句子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宾语“何”“安”“何”都是疑问代词。3、这些宾语都前置。何为为何STEP01STEP0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疑问代词有“何、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规律一小试身手: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微斯人,吾谁与归?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其间旦暮闻何物?君何患焉?D二、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忌不自信。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信自未有之句子的特点:1、都是否定句。2、宾语“自”“之”“余”“余”都是代词。3、这些宾语都前置。不自信未之有不余欺不欺余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03注意如下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毋、无、莫0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01规律二小试身手: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寂寥而莫我知也。后世无传,臣未之闻也。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我无尔诈,尔无我虞。C规律孔子云:“何陋之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四、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规律“唯(惟)……是……”格式注意: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是……”和“唯(惟)……之……”格式。惟:只,只是。“是”“之”是提宾的标志,不译。1、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2、唯利是图。3、唯才是举。规律三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小试身手:下列选项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无乃尔是过与?何陋之有?(《陋室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何厌之有?C下面的句子用法不相同的是()不然,籍何以至此?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奚以知其然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123小试身手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以“是”、“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小结:宾语前置句常见的几种形式链接课本,找出宾语前置句01《鸿门宴》司马迁02为之奈何?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项伯东向坐今日之事何如?客何为者?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奈何为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