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7662众数和中位数2.doc

发布:2017-06-07约1.92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76课时 教学内容:6.2众数和中位数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合理地运用相应的数据代表分析问题,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数三者之间的差别,能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判断 教学重点: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入 问题1 :草地上有6个人在玩游戏,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5岁,请你想象一下是怎样年龄的6个人在玩游戏? 可以都是15岁,也可以是65岁+5个5岁 ,只有平均数还不能恰当地描述这个例子 问题2 甲、乙两班举行跳绳比赛,比赛学生的成绩经统计后得下表: 比较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优秀率 (大于150为优秀)的高低,(平均数 显然是一样,优秀率乙比甲高。由中位 数的定义可知,甲班45个数据中由低 到高排,中间的数(也就是23位)是149,而乙班中间的数是151,它后面的数肯定都大于150,这说明乙班优秀人数比甲班多,那么乙班的优秀率就比甲班高) 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交流讨论: 某公司职工的月工资及人数如下: 你认为该公司总经理、工会主席、普通职工将分别关心职工月工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的那一个?说说你的理由,并相互交流。 根据上表,可得到公司职工月工资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1387.14元、900元、800元,这三个数据分别反映职工月工保留意见的“平均水平”、“中等水平”和“多数水平”。由于各人的工作岗位、任务与性质不同,所以每人对这3个数据关注的程度也不同,比如总经理关心职工月工资,所以他感兴趣的是平均数,工会主席关心众多职工利益,他看重的是众数,而普通职工关心的是自己的收入在本公司职工群体中的位置,中位数能帮助职工了解自己的工资收入是“中上”还是“中下”水平。 在实际生活中针对同一份材料,同一组数据,当人们怀着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数据代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时,看到的结果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分析数据应从多角度对统计数据人出较全面的分析,从而避免机械的,片面的解释。 数学实验:教师捏住一根绳子的两端,将绳子拉直,面对全体学生。 请全班同学目测并估计这根绳子的长度。 将全班每位同学的估计值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计算全班同学估计值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根据(2)中计算的结果,请你确定一个最后的估计值,作为全班同学对这根绳子长度的估计值。 三 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例1 :某班的教室里,三位同学正在为谁的数学成绩最好而争论,他们的五次数学成绩分别是小玲:62、94、95、98、98、小明:62、62、98、99、100 小丽:40、62、85、99、99,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成绩比另两位同学的好,请你结合各组数据的三个代表,谈谈你的观点 [议一议]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都有哪些自己的特点? 平均数:充分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应用最为广泛,但…… 中位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 众数:当一组数据中有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心的一个量 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在实际问题中,平均数是最常用的指标,但不能一味的使用平均数来确定数据的特征,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确定用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反映数据的特征。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有所长,也各有其短。 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可靠和稳定,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最为充分,因而其应用也最为广泛,特别是在进行统计推断时有最要的作用,但计算时比较繁琐,并且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 用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着眼于对数据出现的频数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可靠性比较差,但众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但中位数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他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想一想] 高一级学校录取新生主要是依据考生的总分,这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中的哪一个关系较大? 当堂检测反馈 某商场进了一批苹果,每箱苹果质量约5千克,进仓库前,从中随机抽出10箱检查,称得10箱苹果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 4.8,5.0,5.1,4.8,4.9,4.8,5.1,4.9,4.7,4.7 请指出这10箱苹果质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甲、乙两家公司同时招聘业务员,工作性质相同,甲公司称员工平均工资为1500元,乙公司称员工平均工资为1300元,如果你想应聘,你会选择哪家公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