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 病因、病与病机.ppt

发布:2019-02-27约1.8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病因、发病与病机 第一节 病因 一、六淫 (一)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外感性 2.季节性 3.地区性 4.相兼性 5.转化性 (二)六淫致病个别特点 1.风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2)风性善行而数变 (3)风为百病之长 * * 2.寒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 (3)寒性收引 3.暑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3)暑多挟湿 4.湿 (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2)湿性重浊 (3)湿性黏滞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5.燥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 6.火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易伤津耗气 (3)火易生风动血 (4)火易扰心神 (5)火易致肿疡 二、疠气 (一)疠气的基本概念 (二)疠气的致病特点 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2.发病急骤,病情危重 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三)影响疠气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1.气候因素 2.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 3.预防措施因素 4.社会因素 三、七情内伤 四、饮食失宜 (一)饥饱失常 1.过饥 2.过饱 3.食无定时 (二)饮食不洁 (三)饮食偏嗜 1.饮食的五味偏嗜 2.饮食的寒热偏嗜 五、劳逸过度 (一)过劳 1.劳力过度 2.劳神过度 3.房劳过度 (二)过逸 六、其他病因 (一)寄生虫、外伤 (二)病理产物 1.痰饮 (1)痰饮的形成 (2)痰饮的致病特点 1)阻滞气机、气血 2)致病广泛多端 3)重浊黏滞缠绵 2.瘀血 (1)瘀血形成的原因 1)气虚 2)气滞 3)血寒 4)血热 5)出血 (2)瘀血的病证特点 1)疼痛 2)肿块 3)出血 4)紫绀 5)舌象 6)脉象 3.结石 (1)结石的形成 (2)结石的致病特点 1)病位不同,病证不一 2)病程较长,时起时伏 3)易阻滞气机,易致疼痛 第二节 发病 一、正邪与发病 (一)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三)正邪相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1.正胜邪退则不病 2.邪胜正负则发病 二、内外环境影响 (一)外环境与发病 1.气候因素 2.地域因素 3.生活工作环境 4. 社会环境 (二)内环境与发病 1.体质因素 2.精神状态 第三节 病机 一、邪正盛衰 (一)虚实病机 (二)虚实变化 1. 虚实错杂 2. 虚实转化 3. 虚实真假 二、阴阳失调 (一)阴阳偏胜 1.阳偏胜 2.阴偏胜 (二)阴阳偏衰 1.阳偏衰 2.阴偏衰 (三)阴阳互损 1.阴损及阳 2.阳损及阴 (四)阴阳格拒 1.阴盛格阳 2.阳盛格阴 (五)阴阳转化 1.由阳转阴 2.由阴转阳 (六)阴阳亡失 1.亡阳 2.亡阴 三、气血失常 (一)气的失常 1.气虚 2.气机失调 (1)气滞 (2)气逆 (3)气陷 (4)气闭 (5)气脱 (二)血的失常 1.血虚 2.血瘀 3.出血 (三)气血关系失调 1.气滞血瘀 2.气虚血瘀 3.气不摄血 4.气随血脱 5.气血两虚 四、津液代谢失常 (一)津液不足 (二)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 五、内生“五邪” (一)内风 1.肝阳化风 2.热极生风 3.阴虚风动 4.血虚生风 (二)内寒 (三)内湿 (四)内燥 (五)内火 1.阳盛化火 2.郁火 3.阴虚火旺 *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